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春水煎茶

[梁羽生版本] (录入)【增订版】名联观止(求校对)

[复制链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三二 蒋家文胆之联

  秦孝仪的挽联是:

  妮燕楼空,影娥池冷,剩鹤怨猿惊,涕泪几筵如昨日;
  敦煌编绝,匡庐图高,顾尘尘笔冢,苍茫衣钵亦何常。

  张大千因藏有韩熙载的《夜宴图》,因榜其所寓曰“妮燕楼”;他又曾在摩耶精舍凿池,嘱秦孝仪作篆曰:“影娥池”。大千晚近为《庐山图》,未竟去世。这是“秦联”的一些本事,至于“敦煌编绝”则无需注释了。

  秦孝仪是国民党政府搬至台湾后,继陈布雷、陶希圣而成为蒋介石“文胆”(文学侍从)的人。现任国民党“中委”及台大“三民主义研究所”教授等职,但他这联却是略有瑕疵。

  秦孝仪的挽张大千此联,有本事,有感情,大体来说,也还算对得相当工整,如不苛求的话,应该说是不错的了。但若认真讲究对联艺术,则似有两个微疵。一、下联“匡庐”那个“庐”字,应以仄声为宜;二、上联的“涕泪”是实字,下联的“苍茫”是虚字,对仗稍欠工整。

  但秦孝仪的挽联,又似乎比他的“前辈”陶希圣的挽联高明一些,陶联是:

  下笔起万程风云,宅心已是仙境;
  飞身出千层世界,遗爱犹在人寰。

  此联对仗还算工整,但都是“浮泛”之辞,下联的“遗爱”云云尤其俗套。一般来说,挽联是应该道及挽者与死者的关系的。即使没有,也当有若干与死者有关的事,这一联则都欠奉。

  陶希圣和张大千同年,一九三一年曾任北大教授,一九三五年编《食货》半月刊,那时所用名字是陶汇曾,在中国社会史的资料研究工作方面,有一定的贡献。但可惜他热中政治,做了汪派大将。抗战初期,他曾跟随汪精卫离开抗战阵营,从事通敌的和平运动,不过到了一九四〇年他又与高宗武携“汪日密约”逃出敌占区,并公之于世,算是反正归来。此后他曾任将介石的随从秘书、《中央日报》总编辑等职。一九六八年在台湾退休(挽张大千联之二)。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三三 台静农等人挽联

  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台静农的挽联是:

  宗派开新,名垂宇宙丹青手;
  园亭依旧,恸绝平生兄弟交。

  上联说张大千,“名垂宇宙丹青手”的评价,张大千也是可以当之无愧的。下联则是说他自己和死者的交情。这是典型的“传统”挽联写法,从平稳中见功力。

  刘太希的挽联是:

  雄笔卷苍茫,丹青都带风云气;
  双溪流日夜,猿鹤犹闻呜咽声。

  “双溪“,地名,在台北市郊。张大千筑“摩耶精舍”于该地。刘太希,江西人,和张大千同年,他曾历任辅仁大学、中央政治大学以及新加坡南洋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工书善诗。这副对联也是写得很有“诗味”的。

  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的胡健中的挽联是:

  一室顿凄清,余笔犹浓,广陵散绝摩耶舍;
  双溪共呜咽,高标永仰,合浦珠还御柳图。

  胡健中旧藏有张大千业师清道人所绘的《御柳图》,抗战期间遗失,后来张大千在香港觅购得回。这是下联最后一句的本事(挽张大千联之三)。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三四 把张大千写成徐霞客
  曹圣芬的挽联是:

  五百年艺苑奇才,继往开来,着纸云烟新眼界;
  几万里天涯行脚,探幽访胜,满怀忠悃系宗邦。

  曹圣芬任国民党《中央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时还未到四十岁,可谓少年得志,但这副对联,却不能算是佳作。一、上下联都是对张大千的颂赞,上联还过得去,虽然并无新意,用语尚算适当;下联的用语,就不怎么贴切张大千的身份了。须知张大千的“几万里天涯行脚”,主要目的并不是“探幽访胜”,而是作艺术活动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拿“张大千治丧委员会同人”送的那副挽联和它作个对比,那副挽联中提及张大千的“过葱岭,越身毒”,“理佛窟,发枯泉”,等等,都是把他的“天涯行脚”和“艺术活动”联结起来的,这才是只能用于张大千而不能用于别人的联语。“曹联”的“几万里天涯行脚,探幽访胜”,则是把张大千写成大旅行家了。这样的联语用于徐霞客(明代大旅行家)似乎还更恰当。二,“奇才”对“行脚”也欠工整(挽张大千联之四)。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三五 梅葆玖写的挽联

在许多挽张大千的对联中,有一副挽联颇为引人注意。这副挽联是梅葆玖送的。

  与先父最投契,重画梅兰见道义;
  望北台而雪涕,春风料峭暗摩耶!

  单从对联艺术着眼,这副对联是有欠工整的。“重画梅兰”与“春风料峭”根本就不能对;“道义”对“摩耶”也很牵强(“摩耶”是“摩耶精舍”的简称,属专有名词;“道义”是虚有名词。)

  它之引起注意,不是由于对联本身,而是致挽者的身份。梅葆玖是梅兰芳的儿子,在梅兰芳的儿子中也只有他是继承了乃父的艺术流派,以男子而唱“青衣”获得成就的。他曾来过香港演出,甚获好评。这副对联是他从北京托人送到台北的。

对联虽然不算工整,但他是名演员,不是名作家,我们是不能对他苛求的。这副对联也有它的特色,它说出了梅兰芳和张大千这两位大师级人物的一段交谊(“重画梅兰”)。北京精于对联的高手很多,他如果要找人代笔的话,当然会写得更好,如今由他自己来写,纵然有欠工整,却正足以表示他对父执的诚敬(挽张大千联之五)。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三六 饶宗颐挽张大千联

  张大千在香港的友人和门生,也有十多位送了挽联。饶宗颐先生送的挽联是:

  廿五年前颂眉寿南山,附骥千言,三峡云屏僭题句;
  十二州共悼画坛北斗,久要一面,重溟烟水永难忘!

  “廿五年前”是一九五八年,那年是张大千的六十整寿。饶老用韩昌黎《南山诗》的全部韵脚作了一首祝寿诗赠张大千。《南山诗》是一首长诗,共一百又二个韵(昌黎诗的特色是以赋为诗,《南山》尤推奇作),要步南山诗全韵,难度极高。张大千读了非常欣赏,因此寄了一幅《蜀江图》长卷给他,请他在卷上题上这首诗。这是“颂眉寿南山”与“三峡云屏僭题句”的本事。这首诗因为太长,不能备录,读者如有兴趣,请参看《选堂诗词集》一百零三页的《和韩昌黎〈南山〉诗》。下联的“久要一面”的“要”字读平声,作邀约之意。张大千曾托门人向饶老致意,约他见面,据我所知,他们是曾见过几次面的。

  饶老在敦煌学方面造诣极深,最近日本二玄社出版的《敦煌书法丛刊》共二十九册,堪称巨制,就是由饶老整理并加说明的(挽张大千联之六)。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三七 心丧空仰庐山高

  张大千在香港的老朋友陈荆鸿送的挽联是:

  六十年故旧无多,海角天涯,还得几回重聚首;
  千百世丹青不老,风流文采,定知八表永垂名。

  陈荆鸿是香港著名书法家,今已八十多岁了,他和张大千有六十年交情。这副挽联写得情文俱茂,堪称宝刀未老。

  还有一副写得很好的挽联是张大千的旅港门人王汉翘、费侯碧漪等人送的,联云:

  积石导源,教泽长随江水远;
  梅丘在望,心丧空仰庐山高。

  上联写老师的教导恩泽,下联写弟子对老师的悼念与崇敬,极为得体,也是传统的挽联写法。古时老师死后,弟子不穿丧服,只在心里悼念,叫“心丧”,见《礼记•檀弓上》。《庐山图》是张大千谢世前未竟的巨构,“心丧空仰庐山高”既有“仰之弥高”的意思在内,又有“实事”可指。上联的“积石导源,教泽长随江水远”亦非“泛辞”,而是和张大千的籍贯有关的。张大千是四川内江人,内江在沱江中游,沱江是长江支流,流经内江至泸州市入长江,因此上联的十一个字,也是只有用在张大千身上才益觉其妙的(挽张大千联之七)。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三八 萧一华挽溥心畲联

溥心畲和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他们画名相埒,年龄也相若(溥生于一八九六年,比张年长三岁。不过寿命却没张长,他是在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病逝台北的,享寿六十八岁。张大千享寿八十五岁)。溥心畲的祖父是清恭亲王奕?,由于他出身皇族,所以人称他为“旧王孙”。
张大千能诗,溥心畲亦能诗,有为张大千题照诗云:“滔滔四海风尘日,宇宙难容一大千。却似少陵天宝后,吟诗空忆李青莲。”这首诗是他和张大千同在日本的时候写的,张大千以四海为家,他也是一样自伤漂泊,因而以诗寄慨。前台大中文系主任台静农评此诗说:“这样真情流露感慨万端,不特看出他两人交情,并且透露了他两人以不同的格调高视艺坛的气概。”
溥心畲逝世时,门人萧一华挽以联云:

  生我者亲,知我者师,忆昔函丈趋承,青眼常垂怜蹇剥;
  教之以道,化之以德,从此温颜永诀,伤心无处质疑难。

萧一华是溥的得意门生,有临《长江万里图》之巨构,名重艺林。溥曾为此画题诗三首。录其一:“山水横看万里长,楚云如见旧潇湘。恨无南去衡阳雁,空赋新诗对夕阳。”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〇三九 方地山赠妓联

  方地山擅作嵌名联,尤以赠妓的嵌名联最为得人称道。张大千就曾对朋友谈过他这一类的三副对联(见冯幼蘅的《大千居士谈对联艺术》一文)。

  一副是为一个名叫“马掌”的姑娘作的:

  马上琵琶千古恨;
  掌中歌舞一身轻。

  上联用王昭君典故,下联用赵飞燕故事,以“鹤顶格”嵌入“马掌”二字。“马掌”此名本来甚为粗俗,但经他匠心独运,妙用两大美人的典故,却是令人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叹了。

  又一副是为一个叫“大姑”的姑娘作的:

  大抵浮生若梦;
  姑从此处销魂。

  论“意识”,此联当然不足称道(它是宣扬旧士大夫那种醉生梦死的人生观的),但只论“对联艺术”,则它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又一副是为一个叫“如意”的姑娘作的:

  都道我不如归去;
  试问卿于意云何。

  但后面两联,据台湾出版的《晚晴楼联话》所记,则云是曾国藩作的。又,“大姑”一联,亦有云是胡林翼作的,不知孰是。

  据冯文说:“他(方地山)的联对功夫,就算不是空前,也属绝后,可惜他从不留稿。现在除了大千先生记忆中所得的几副外,都失传了。”这话恐怕说得不大对,方地山的赠妓联,散见于坊间各种联话的甚多,挑几副较出名的谈谈。

  赠“来喜”联:

  来是空言,且借酒杯浇块垒;
  喜而不寐,坐看明月照蝉娟。

  赠“月红”联:

  杨柳岸晓风残月;
  牡丹亭奼紫嫣红。

  这两副都是嵌名联。“来喜”嵌在联首,“月红”嵌在联尾。均工丽可诵。

  赠“嫦娥”联:

  灵药未应偷,看碧海青天,夜夜此心何所寄;
  明月几时有,怕琼楼玉宇,依依高处不胜寒。

  上联用李商隐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典故,下联用苏东坡《水调歌头》词意,均隐藏有“嫦娥”二字。

  我最欣赏的是赠“小楼”一联:

  吹彻玉笙寒,休去倚栏,絮絮说东风昨夜;
  生愁金漏转,偶来听雨,匆匆又深巷明朝。

  上联用南唐中主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下联用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可说是隐字嵌名联。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四〇 曾国藩赠妓联

  旧日文人,常有赠妓联之作,今人看来,或者觉得“无聊”,但在旧社会(尤其是在清末民初)却是一时风尚。从欣赏“对联艺术”着眼,偶尔谈谈,我想也是无伤大雅吧?何况这些对联,也提供了对历史上一些“名人”的研究资料。

  上篇“大姑”“如意”二联,有云是曾国藩所作,我未经考证,不敢确定。但另有一副赠妓联,据《晚晴楼联话》所记,则言之凿凿,可信程度较高,据云:“金陵‘光复’之初……某日,曾公(国藩)邀钟山书院山长李小湖微服同泛秦淮,青楼中有妓名春燕者,温柔儒雅,吐属尤佳,曾公奇之,后为人量珠聘去,不复得见,曾公书联赠之云……”

  曾国藩赠这个名叫“春燕”的妓女的嵌名联如下:

  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一别竟惊春去了;
  谁能遣此?怅梁空泥落,何时重盼燕归来。

  此联有叙事,有抒情,对仗也很工丽,就联论联,应该说是写得甚为精采的。说老实话,我倒觉得这副对联是打破了曾国藩“伪道学”的一面,而流露了他“真性情”的一面,比读他的《曾文正公家书》有趣得多。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四一 袁世凯赠妓联

  据说袁世凯未得意时,亦有赠妓联之作,他所眷的妓女名“商英”,联云:

  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已少;
  英雄落拓,百年岁月感怀多。

  后来他床头金尽,真的变成了“英雄落拓”,商英将他逐出。有人又用“商英”之名,作嵌字联云:

  商女不知亡国恨;
  英雄那怕出身低。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少时也有赠妓女“青凤”的嵌名联:

  青蛾皓齿镇相怜,唱遍那丑奴儿令,粉蝶儿令;
  凤泊鸾飘同一慨,既醉倒黄四娘家,吴二娘家。

  “丑奴儿令”、“粉蝶儿令”是曲牌名,“黄四娘”出杜甫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吴二娘”出自白居易诗:“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暮雨萧萧郎不归。’”

  近代还有一位著名文人,人称“扬州名士”的陈含光也是喜欢写赠妓联的。选录两副。赠“翠云”联云:

  羡君一片豪情,能似此翠飞红舞;
  唤我十年旧梦,最难忘云鬓花颜。

  又一副是赠名叫“莲芳”的嵌字联:

  摘莲子,问心苦因谁,梦去无痕,又对朱颜惊绝艳;
  算芳年,正月圆晚夜,花开当折,不歌金缕更何时?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这三回比较香艳

提供一个黑点,在底稿里,说了:“黄四娘”与“吴二娘”则不知是何许人了。
估计梁老一时短路,觉得这两是青楼女子呢——好吧,貌似的确是青楼女子,于是梁老太纯洁了?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四二 缩脚嵌名联

  联语中有一类“歇后语”联,亦有称“缩脚联”者。例如方地山赠歌女“来福”一联:

  人既惠然肯;
  我亦自求多。

  这是以两句成语“人既惠然肯来”“我亦自求多福”,“缩”掉最后一字而成联的。其“歇后语”“来福”亦即该歌女之芳名。

  五十年代,香港的国泰机构影星莫愁因情自杀,有一挽联云:

  与尔同销万古;
  问君还有几多。

  上联取自李白诗篇名句。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句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下联则是取自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的歇后语均为一个“愁”字(莫愁之名)。闻此联出自己故诗人易君左手笔。

  最著名的一副歇后语联是章太炎写的讽康有为的一联:

  国之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上联的歇后语是“妖孽”二字,下联的歇后语则为一个“贼”字。去掉“歇后语”,恰成妙对,且嵌“有为”之名。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四三 康有为自寿联

  康有为(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在甲午战后,曾联合赴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名上书清廷,要求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维新。他的早期思想以强调能“变”为主,认为“变是物之理”,利用今文经学,提倡“托古改制”。一八九八年的“戊戌维新”就是他和他的弟子梁启超作为领导人物的。在“康梁变法”时期的康有为,应该说是对中国的历史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可惜他后来坚持保皇复辟,反对革命潮流,这就无怪章太炎要骂他为“妖孽”为“贼”了。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他在六十生辰之时,曾自撰一联,贴于祝寿戏台上,联云:

  傀儡曾遣登场,维新变法,备历艰辛,廿年出奔已矣,中间灰飞劫易,几阅沧桑,寿人笙磬忽闻,北海归来如梦幻;
  歌舞业经换剧,得失兴亡,空劳争攘,一世之雄安在?此时雾散烟消,徒留感慨,老子婆娑未已,东山兴罢整乾坤。

  此联对他当年政治活动的失败,吁嗟不已,而下联最后两句,更透露‘雄心尚在”,力求“东山再起”之念。其后不久,他果然就当了军阀张勋的谋主,发动复辟,但不旋踵即为段祺瑞击败,“复辟”昙花一现,为天下笑。

  康有为五十生辰时,亦曾撰一自寿联云:

  天乎百亿万千劫;
  丘也东西南北人。

下联是孔子说的话,康有为以继承孔子之学自任,因而有“康圣人”之称。此联亦是以“今之孔子”自居的。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他因“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日本,至一九〇七年他五十岁时,仍是通客身份,故自称为“东西南北人”,以示感慨。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四四 梁启超挽康有为联

  辛亥革命后,康梁政见不同,师徒渐生龃龉,至张勋复辟,终告决裂。康是张的谋主,而梁启超是反对复辟的,张勋复辟,梁佐段祺瑞起兵讨伐,迅速就把张的复辟计划粉碎了。师徒对立,康有为因此斥他为“枭獍”,要将他逐出师门。但梁启超对老师还是十分尊敬的。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康有为病逝青岛,梁启超挽以联云: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惨;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木坏之悲。

  下联的“西狩获麟,微言遽绝”云云,就是把他的老师康有为比作了孔子的。“西狩获麟”,典出《春秋•哀公十四年》杜预批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李白《古风》诗:“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梁启超把老师比作孔子,可说推崇备至。不过“我爱我师,我尤爱真理”,在大是大非上,他是要坚持原则的。若论是非,弟子贤于老师多矣。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四五 挽梁启超的名联

  康有为死后两年,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梁启超亦病逝北平。各方挽联甚多,选几副著名的谈谈。章太炎的挽联云:

  进退上下,式跃在渊,以师长责言,匡复深心姑屈己;
  恢恑憰怪,道通为一,逮枭雄僭制,共和再造赖斯人!

  章太炎是反对帝制的,他曾写过一副脍炙人口的缩脚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骂康有为。在挽梁联中,他对梁启超在反对帝制中所作的贡献评价极高(把“共和再造”之功归给梁启超);上联并涉及康梁恩怨,而他是站在梁启超一边的。

  蔡元培挽联云:

  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
  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

  上联说的是梁启超助蔡锷(松坡)推翻袁世凯帝制一事;下联则是在引进西方文化这一方面表扬梁启超(蔡曾任北大校长,因此着重在文化方面立论)。

  杨度挽联云: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杨是拥护帝制的,写此联时,他的思想还未改变。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4624

回帖

2万

积分

积分
26143
声望
9093 声
银两
55796 两
回帖
4624
精华
1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10-6-1
最后登录
2021-4-13
QQ
发表于 2013-6-29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仍然觉得康有为人都死了,还特意写挽联骂人家,真是不厚道

挽梁启超的联里最喜欢杨度的,还是杨度才子啊


但是!谁的都比不上梁启超写的那个挽康有为的好!!!多么深沉的感情,被赶出师门,始终不悔,真是真爱啊啊啊~~还有联里体现的对祖国之爱,赤子之心,山川可鉴
[size=4]青霉素,性寒,味苦,入心肺二经~~~[/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彩阳又花痴了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四六 吴昌硕题西泠印社联

    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学术团体,社址在杭州西湖的著名风景地孤山。筹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年),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召开成立大会,公推吴昌硕为社长。吴题有联云:

  印岂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联嵌“印社”二字,但上联写的是“印社”,下联写的则是“社长”,亦即他本人的自述。

印社内藏有历代碑刻颇多,亭阁壁间并嵌有清代印人画像石刻及印学大师丁敬的墨迹石刻,还有许多名家的摩崖题记。“印岂无源”云云,是用反问的口气来写,意即你到了此间,就可找到“印”的“源流”了。

至于“数布衣曾开浙派”云云,则要和吴昌硕的“自述”合起来谈。

吴昌硕是近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生于一八四四年,卒于一九二七年,享寿八十余岁。他的刻印初学徐三庚(浙派),继学吴熙载(皖派),徐、吴皆刻印名家,以布衣(平民)终老者也。吴昌硕擅写石鼓文,篆刻得力于书法,朴茂雄健,突破成规,自成一家。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四七 吴昌硕赠弟子联

吴昌硕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七十岁后以字行。他平生只做过一任七品官,清末任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令,但任期只有一个月,以后就到上海做寓公了。所以也可算得是“布衣”的。

他出身农家,少年时期生活颇苦。据曾在他家任家庭教师的王个簃(教他的孙儿吴志源)在《平生师友》一文所述:“昌硕先生是很有学问的,可是他常常谦虚地告诉我说:‘启之(个簃字),你当我有多少学问?我从前逃荒时,三四年吃不上一顿饱饭,而且“纵饭亦充泥”(这是他在回忆逃荒时情景所作的一首诗中的一句),哪有系统地读书呢?’”可见他少年岁月艰苦的一斑。

他是苦学成功的,因此也很爱护好学的后辈。据王文所记,近代著名画家潘天寿当年就曾经常带着作品去向他请教,虽未正式拜师,也算得是私淑弟子的。吴昌硕很赞赏他的才华,曾赠他一诗,诗中一联云:

  天惊地怪见落笔;
  巷语街谈总入诗。

他又有赠得意弟子赵子云一联云:

  云卧北岳;
  雪钓南溟。

赵子云在解放后曾任职苏州文史馆。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2万

回帖

8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87356
声望
67895 声
银两
1070688 两
回帖
28937
精华
23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9-5-28
最后登录
2024-4-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〇四八 面面有情 心心相印

吴昌硕在三十岁后始作画,以写意花卉、蔬果为主,山水、人物偶亦为之。新编本《辞海》对他的评介说:“(他的画)吸收徐渭、朱耷(即八大山人)、石涛、李鱓、赵之谦诸家之长,并受任颐影响,兼取篆、隶、狂草笔意,色酣墨饱,饶有生趣,而别开新貌。题款钤印,亦配合得宜。”他的书、画、刻印都有本身风格,对近代的艺术风尚,影响颇大。他的著作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西泠印社内设有“吴昌硕纪念室”。

西泠印社有清末民初的许多名人题联,选两副谈谈。其一云: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此联是社内四照阁的楹联。上联写景物,下联写印社,“心心相印”四字,一语双关,用的甚妙。

另一副是李瑞清撰的,联云:

  梅鹤为邻,小坐依然图画;
莼鲈下酒,故乡无此湖山。

宋代诗人林和靖曾在孤山隐居,他喜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孤山上有放鹤亭、梅亭等纪念他的建筑。西泠印社亦在孤山,故云“梅鹤为邻”也。
我家藏马是最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5-6 13:3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