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01|回复: 7

[书话] 大疏集1.《水浒新传》

[复制链接]

203

主题

1439

回帖

1万

积分

一派掌门

积分
18492
声望
7247 声
银两
88618 两
回帖
1439
精华
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7-1-3
最后登录
2024-6-6
QQ
发表于 2008-12-2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浒新传
张恨水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 北京
1940发表上海《新闻报》

封面如图:
梁书初次连载顺序口诀:
虎莽七塞江白踪,川花还魄帝联弓。
唐河钗狂九慧剑,凤骨瀚鸣游雷电。
牧广三绝惊传烽,尘幻天骄一剑终。

203

主题

1439

回帖

1万

积分

一派掌门

积分
18492
声望
7247 声
银两
88618 两
回帖
1439
精华
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7-1-3
最后登录
2024-6-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大疏集1.《水浒新传》(待定)

共六十八回
第一回        四好汉车马下梁山  两相公笙歌傲上国     
第二回        窦缉使真开门揖盗  蔡相公也粉墨登场
第三回        借刀杀人权奸定计  当堂逐客儒吏丧生
第四回        煎同根张达动刀兵  放野火时迁烧相府
第五回        劝酒盗令柴进赚城  夺船渡河花荣还箭
第六回        三路调兵高俅献计  万旗匝地关胜屯军
第七回        陷州城将军失进退  步月色豪杰叹飘零
第八回        避战地二梁别乡城  作远图三阮探海舶
第九回        明火劫舟群雄渡海  乔装登岸双杰探城
第十回        智多星漏迹海州市  张叔夜计退梁山兵
第十一回      雪夜被围群雄失势  单骑决战名将成功
第十二回      张叔夜组饯表深情  宋公明反正宣大义
第十三回      衣冠异趣僧道同归  儿女牵情屠沽偕隐
第十四回      识内侍孙二娘入宫  戏御街宋徽宗乞饭
第十五回      哀故土杨雄说难民  救中原陈东修密柬
第十六回      怀庐墓两雄动归心  戍边关三军壮行色
第十七回      奚知州情急联武员  高太尉弊深纳内侍
第十八回      闻边警州官弃城走  见露布好汉结队来
第十九回      合围三面田仲斩酋  拒战四门董平殉国
第二十回      小旋风拍案怕庸官  丑郡马放火烧流寇
第二十一回    妾妇行两番敬美酒  英雄义千里访危城
第二十二回    卢统制阵前一通书  朱参军马上三条计
第二十三回    施小计雪夜袭金兵  泄众忿公堂咬水贼
第二十四回    贼妇人献身诱番将  金元帅贪色收逃吏
第二十五回    喝里色阻军冀南道  宣统制尽节沧州衙
第二十六回    风雪遮天舍生献计  战袍染血复命成仁
第二十七回    挥大旗柴进夺城门  放弩箭燕青擒寇将
第二十八回    遣细民赴死勉时迁  夸宗室弃城伤赵野
第二十九回    探出路卢俊义擒俘  做先锋郝思文摆阵
第 三十 回    驰驱星野一旅突围  践踏全军双雄劫帅
第三十一回    戴白巾哀兵作夜战  挥赤旗大将逞虎威
第三十二回    童衙内抢路射难民  史大郎横刀辱贵少
第三十三回    太学生上书伏御阙  花和尚入世说流氓
第三十四回  李相公卫国募民兵 何制使守城纳义士
第三十五回  半夜缒城同决死志 终朝巷战痛剿顽敌
第三十六回  十八勇将飞骑勤王 一万义兵解围驱贼
第三十七回  见议款李纲挥老泪 闯空邸林冲报旧仇
第三十八回  老经略扶病统援军 小弟兄受知行险计
第三十九回  四烈士杀身惊番帅 三名臣对策破金兵
第 四十 回  姚统制一旅误兴师 关将军十路小杀贼
第四十一回  畏寇焰李纲突罢职 激民情陈东再上书
第四十二回  东京城马忠辞众杰 相国寺智深遇仇人
第四十三回  哀新鬼故人祭荒冢 骂宰辅醉僧题愤诗
第四十四回  花和尚火烧相国寺 玉麒麟兵扼临清城
第四十五回  贼知县试行苦肉计 杨都监细察夕阳城
第四十六回  贪杯中计杨雄被俘 飞马叩庄汤隆传信
第四十七回  试闲棋卢俊义释俘 受重币喝里色换将
第四十八回  逞贪心雪里蛆掘墓 施巧辩鼓上蚤盗头
第四十九回  施小计关胜取两城 作微行杨志谒祖庙
第 五十 回  巴色玛三日大搜索 青面兽单枪快报仇
第五十一回  小弟兄聚首惊盲词 老宣慰释俘遣细作
第五十二回  请诏书耿仲南进谗 闻潮音鲁智深坐化
第五十三回  及时雨奉令荐袍泽 黑旋风负气跳黄河
第五十四回  入云龙芦沟遇旧友 病尉迟燕市结新交
第五十五回  乞怜妇中计漏军情 神行人报警伤病体
第五十六回  宋统制邓州起义兵 花先锋鄢陵遇钦使
第五十七回  惠民河凿船沉金兵 尉氏县飞马悬汉帜
第五十八回  陶宗旺忘身搏强敌 呼延灼力疾效前驱
第五十九回  霹雳火跃马夺木寨 没羽箭飞石打金酋
第 六十 回  扯吊桥武松奋神勇 截粮草吴用逞奇谋
第六十一回  老弟兄歃血武圣堂 众死士破金朱仙镇
第六十二回  赵官家阅军南薰门 太学生拜将白脸寺
第六十三回  智宋江片言退金兵 勇武松独手擒铁将
第六十四回  陷京城六甲兵误国 停巷战一金使议和
第六十五回  苦战南城十将殉国 屈降北国二帝蒙尘
第六十六回  作走狗范琼漏阴谋 饮药酒宋江全大义
第六十七回  误中毒筵众星四散 羞食夷粟一帅北沉
第六十八回  雪国耻同死白虎堂 快人心大捷黄天荡

一百单八将结局
守雄州势寡城破力战殉城一员 雄州都监董平
冀南道战金兵伤故两员 柴进 陈达
冀南道战金兵中毒箭自刎一员 郝思文
冀南道风雪传军情中伏中箭伤故两员 朱武 石秀
守沧州知州叛降撞死石柱一员 沧州副统制宣赞
一救东京巷战阵亡一员 张青
潜金营细作谋救康王未果张邦昌泄密自刎两员 白胜 郁保四
登州东海寺闻潮音坐化一员 鲁智深
带病疾报军情力尽归邓州病故一员 戴宗
惠民河凿船战与金将同亡一员 张横
尉氏县城外擒金兵活口阵亡一员 陶宗旺
尉氏县破围战阵亡两员 杨春 薛永
朱仙镇步兵破连环马血战阵亡十员 焦挺 李忠 郑天寿 邹渊 邹闰
                                                              欧鹏 杜迁 石勇      杜兴 马麟
朱仙镇步兵破连环马血战伤故十员 项充 李衮 阮小七 宋万 施恩
                                                              李立 穆春 朱贵      周通 鲍旭
二救东京南薰门外擒金将断臂伤故一员 武松
二救东京守南薰门巷战阵亡六员 解珍 王英 扈三娘 邓飞 蒋敬 裴宣
二救东京守南薰门血战突入敌阵重伤自刎一员 樊瑞
二救东京守南薰门血战突入敌阵中箭阵亡两员 史进 刘唐
东京城破后中范琼奸谋宰相府饮药酒自尽两员 宋江 李逵
东京城破后中范琼奸谋白莲寺外半路射杀三员 吴用 吕方 郭盛
东京城破后中范琼奸谋白莲寺饮毒筵身死三十三员 林冲 卢俊义 秦明      花荣       李应 朱仝      
                                                       张清 杨志      徐宁    索超  穆弘      雷横     阮小五   张顺  解宝
                                                       燕青 黄信      孙立    韩滔 彭玘     单廷珪 魏定国   凌振 孔明
                                                       孔亮 金大坚 童威   童猛   孟康     侯健      朱富       蔡福  蔡庆
于燕京细作毒杀离不后遭擒饮毒就义十一员 杨雄 汤隆 时迁 孙二娘
                                           曹正 孙新 顾大嫂 杨林  乐和   王定六 段景柱
于燕京细作毒杀离不后隐遁黄天荡战后归隐太湖一员 公孙胜
白莲寺幸存后归隐太湖两员 宋清 皇甫端
于朱仙镇照顾伤员后归隐太湖一员 安道全
白莲寺幸存后投兵马副元帅宗泽麾下两员 关胜 呼延灼
朱仙镇养病后投兵马副元帅宗泽麾下两员  龚旺 丁得孙
白莲寺幸存后投江淮统制岳飞麾下两员 萧让 李云
白莲寺幸存后投浙西制使韩世忠麾下黄天荡败金兀术后大笑中风而亡一员 阮小二
白莲寺幸存后投浙西制使韩世忠麾下黄天荡败金兀术后归隐太湖一员 李俊

                                                                        
梁书初次连载顺序口诀:
虎莽七塞江白踪,川花还魄帝联弓。
唐河钗狂九慧剑,凤骨瀚鸣游雷电。
牧广三绝惊传烽,尘幻天骄一剑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主题

9010

回帖

2万

积分

积分
20863
声望
17541 声
银两
12074 两
回帖
9010
精华
8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08-5-14
最后登录
2024-3-6
发表于 2009-2-1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本《水浒新传》
全书4册,170回   作者:施耐庵原著 褚同庆重撰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1770
声望
19184 声
银两
38625 两
回帖
11366
精华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7-1-31
最后登录
2024-4-11
QQ
发表于 2009-2-1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施耐庵原”?汗,给金庸新吓怕了。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主题

9010

回帖

2万

积分

积分
20863
声望
17541 声
银两
12074 两
回帖
9010
精华
8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08-5-14
最后登录
2024-3-6
发表于 2009-2-1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新传170回
(明)施耐庵原著褚同庆重撰
广东:花城出版社,1985
26X27;2478页;图24幅
此书保留了原作39回;改动40回;新增91回。创新的比重,达三分之二。重撰花了四十年时间三易其稿,可见其谨严的创作态度。作者在〈引言〉中说明他的改写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凡原著中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都好的,一概保留。二、删除结构上不再需要的个别章节或原著中一些枝蔓的衍文和封建性的糟粕等。三、根据原著中的基本情节,加以修改润色,对原著中的明显错误,则加以改正。四、增添若干新的内容。卷首有署名“流沙”的序文,序文提到除七十回本外,历史上和小说中的宋江都是接受招安而归降的,没有真正反招安;而此书则着力写出了招安与反招安,在梁山义军内部展开的尖锐斗争。并以大量事实,剥去宋江的虚伪假面。义军内部受招安的主要人物乃宋江,其余为卢俊义、柴进、李应等人;反招安的人物则是花荣、燕顺、朱武、林冲、鲁智深等人。朝廷内部也存在着主剿与主抚两派之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主题

9010

回帖

2万

积分

积分
20863
声望
17541 声
银两
12074 两
回帖
9010
精华
8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08-5-14
最后登录
2024-3-6
发表于 2009-2-1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新传》是褚同庆老先生穷极43年功力的力作,170回,172万字。于1984年发表。他在原《水浒传》基础上作了很好的修改。结局是李逵反宋江,阮氏三雄战死,林冲自杀,鲁、武返回二龙山,宋江等四十三人受招安。
       《水浒新传》在原《水浒传》基础上,保留了三十余回,修改了三十余回,删除了后边的打方腊、破大辽,加进了七十回新创作的。108将略有改变,除掉了原著几个没有写好的人物,加了几个女将领。原著写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用的笔墨较多,而忽略了一些重要人物。新传多详细刻画了十个八个的好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对旧传中的封建糟粕该删的删,该改的改,让好汉做事不再凶残,不在草菅人命。部分主要人物的改动如下:
       1、晁盖:“直欲和赵官家做个对头!”这一纲领成为梁山好汉的鲜明旗帜。晁盖是梁山的精神领袖。
晁盖的形象不再空虚,晁盖每逢重大决策,都能有较好的表现。不再那么愚鲁。
       2、宋江:宋江撺掇众人招安,导致梁山头领的分裂。最后宋江等大约43人接受了招安,去打方腊。胜利后,被毒死。
       3、吴用:吴用不再是卑鄙小人。在对待晁盖和宋江的问题上,他主张走晁盖的路线。但是由于对宋江的防范不够,还屡次帮助宋江说话。直到晁盖死后,宋江要招安了,才看透宋江的阴谋,和宋江对着干。 阮氏三雄要拥戴吴用为主,反了宋江。吴用认为宋江有40多人拥戴,势力雄厚,内讧会造成自相残杀,让朝廷的鱼翁之利,失去了反宋江的机会。林冲死后不久,吴用见晁盖的大业无法实现,吊死在晁盖墓前。
      4、卢俊义: 原本是个富豪加医生。  晁盖中箭的时候,去找过他,他诊断说,有种药可以暂缓性命,但救不了了。
宋江招安,卢俊义是最得力的助手,保护着宋江的安全,使刺杀宋江、刺杀高俅的行动都失败了。 结局没有交代。  
      5、公孙胜: 强化了公孙胜的智谋。 古剑不再只是法器,也是武器。
      6、林冲: 林冲和鲁智深的师兄弟关系得到明确。 林冲捕捉到高俅,奉宋江命令将他扛上山。宋江却放开绳子,对高俅纳头便拜。林冲气愤。 晚上,林冲去刺杀高俅,宋江、卢俊义和关胜在场。卢俊义夺下刀子,和关胜一起将林冲拖出大厅。林冲当夜自杀,并留下四句绝命诗,目的是要警醒梁山的众多兄弟。林冲死得其所!  
      7、鲁智深: 书中交代,他是林冲的师兄。 林冲火拼王伦的时候,鲁智深已经是二龙山的老大,从此梁山和二龙山书信不断。 宋江山上后不久,林冲便奉晁盖命令,招鲁智深一同聚义。晁盖让鲁智深坐林冲山首,鲁智深不肯,晁盖便令其在林冲下首坐了。 林冲死后,鲁智深提起禅杖要杀宋江,被卢俊义阻挡,鲁智深一把推开卢,关胜已经掩护宋江逃到自己家里了。 鲁智深一禅杖打翻“替天行道”的大旗,和武松、孙二娘、张清、施恩返回了二龙山。   
      8、关胜: 主要“功劳”就是在招安过程中保护了宋江的人身安全。
      9、花荣: 花荣在旧传中是宋江的帮凶,还有害死晁盖的嫌疑。在新传中,花荣是晁盖路线的坚定守卫者,伤心吴用的死,关键时刻和宋江划清了界限,带领妻子和孩子去了清风寨,继续英勇地抗争。
     10、董平: 貌似和张清都有个好老婆,一同去太行山找穆弘和燕青他们了。
     11、张清: 飞石的描述不再是百步,而是五十步。
     12、呼延灼:和老婆受了招安,赴任途中被州官毒死。
      以上三人的老婆都是梁山108将中的女豪杰。呼延夫人一年后也去了太行山。
     13、武松:  武松没有杀玉兰。 施恩拜武松为大哥,武松帮施恩夺了平安寨,施恩不在的时候,武松帮他看管业务,玉兰和她父亲来卖艺,遇到武松,武松见玉兰和她父亲才艺惊绝,玉兰又受逼婚,所以武松给了20两银子让去东京。途中知府将玉兰拦截,玉兰的父亲被打到当街,武松路过看见了,闯了官府,救了二人,以此遭到陷害。官府勾结要害武松。施恩花了2000多两银子才稳住武松的性命,施恩的父亲急出病来,死了。张青和孙二娘也三次去疏导官府,花了不少银子,缓住了武松的性命。 武松在狮子楼,没有乱杀人。把两个女人只是捆绑了一下,没杀。
        后来武松和宋江关系不错,和旧传仿佛。宋江开始想招安的时候,武松本反对,看宋江的眼神没有发作。宋江的一席话让武松成为招安的拥护者。
       林冲死后,鲁智深指着武松的鼻子说:“你也是景阳岗打虎的好汉,怎么这般不分是非?”武松有悔意。鲁智深下山的时候,武松跟着一起下了山。
      14、穆弘: 书中写的穆弘是抗辽英雄,使一只大铁锤,就是《大铁锤传》中的那种铁锤,重64斤。 他是太行山的领袖。在宋江第二次试图招安失败后,穆弘和几个兄弟去了太行山,另起炉灶,成为散伙后势力最大的一股势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1439

回帖

1万

积分

一派掌门

积分
18492
声望
7247 声
银两
88618 两
回帖
1439
精华
3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7-1-3
最后登录
2024-6-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2-1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笑下~金庸新古龙遗~  
燕山说的我在小学图书馆见过~只可惜不全,记得写梁山分化了招安和反抗两派`
燕山有空也稍微写个简介和自己的评价发上来啊~楼上MS是百度百科的
梁书初次连载顺序口诀:
虎莽七塞江白踪,川花还魄帝联弓。
唐河钗狂九慧剑,凤骨瀚鸣游雷电。
牧广三绝惊传烽,尘幻天骄一剑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6

主题

9010

回帖

2万

积分

积分
20863
声望
17541 声
银两
12074 两
回帖
9010
精华
8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08-5-14
最后登录
2024-3-6
发表于 2009-2-1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让《水浒传》尽善尽美”
——记改编小说《水浒新传》的作者褚同庆

小水浒迷 “添油加醋”

  很多人对褚同庆大胆对名著“动刀”的行为感到大惑不解,这算是在和亘古流传的古典名著叫板吗?就连褚同庆的同窗好友陆振声也不住地劝他:“同庆啊,你要知道你想改写家喻户晓的名著就像‘顶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你可千万别多此一举。”但褚同庆却轻轻一笑,并不以为然。他深知自己想挑战《水浒传》原著的想法完全是出于对这部巨著的“一片痴心”,根本没有半分“亵渎”名著的意思。“因为深爱《水浒传》,以至入了迷,所以想把它改写得更美更善一些。”褚同庆在这完稿的引言中如是说。
  说褚同庆是个地地道道的“水浒迷”一点也不过分。1912年,褚同庆出生于古城松江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就酷爱读书,母亲做针线活的时候也非得念《白蛇传》、《珍珠塔》等弹词,他才不会哭闹,眨巴着眼睛,静静地听。
  那时候,年幼的他明明童心未泯,却胸怀凌云壮志,要成为一名“大英雄”,这正是因为他从家中的书橱里翻到了《水浒传》这本书。梁山英雄那种爱打抱不平、敢于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使他心生向往。
  那年他念初中,父亲看着他成绩册上的成绩颇为赞许,高兴之余便带着他来到书场听书以示奖励。那天表演的恰好是知名艺人朱友良,说的正是《水浒传·武十回》这个段子。说书人声情并茂,将故事讲得激情四溢,悬念丛生,整场说书精彩纷呈,直看得褚同庆目不转睛。 但是,细心的褚同庆却发现说书版的故事与他熟读的原著并不完全一样,虽说情节上大体相同,但却增添了许多有趣的细节,摹景状物,细致入微,而且刻画人物尤其有血有肉。隐隐地,他获得了某种启发……
  从前夏夜乘凉时总爱听哥哥讲故事的褚同庆,自己也开始尝试讲起了梁山好汉的故事给母亲和弟弟听。他可不满足于照本宣科地捧着原著读故事给大家听,他常常自己添加进去一些生动的小细节,对书中一笔带过的某些描述大加渲染一番。两个弟弟简直听得入了神,母亲和哥哥也是欣慰地连连点头,褚同庆的自信心被调动了起来,他知道,他对《水浒传》“加工”的尝试成功了!有一个念头也渐渐地清晰了起来:试试改写这部自己酷爱的名著,让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一些。


  火眼金睛“蛋中挑骨”

  正是出于对《水浒传》的痴迷,他对整本书反反复复读了不知多少遍,许多细节早已烂熟于胸。但恰恰由于这个原因,褚同庆比任何人都更加“挑剔”。此话怎讲?书读得越仔细,就会发现其中有越多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淀,他越发觉得《水浒传》这部自己钟爱的经典之作哪怕再伟大,也有种种美中不足。
  他遍览梁山好汉108人,发现不过二三十个人是经原作者施耐庵仔细刻画的,其余的往往轻描淡写,总觉得少了点“味儿”。比如“玉麒麟”卢俊义,虽然号称梁山好汉中的二号人物,但他认为作者着笔份量却很轻,而且他上梁山并不是被“逼”的,上山过程总嫌牵强附会了些。那四句“藏头反诗”更是有些“鄙俗”。褚同庆心中暗暗道,可惜了,这本该是个鲜活的“英雄员外”的形象啊。还有“铁笛仙”马麟,“白面郎君”郑天寿,“铁叫子”乐和等人似乎都只有寥寥数言,不免有些“面目模糊”了。再则,穆弘明明外号“没遮拦”,项充是“八臂哪吒”,顾名思义,应该一个是纵横无敌的奇男子,一个是功夫盖世的勇少年才对啊,可作者却对他们描述平平……
  褚同庆于是决定增加这几个英雄好汉的描写力度,绝不忽略任何一个看似平凡实则颇有“两把刷子”的“小人物”,尽量令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鲜活可感。
  有时候,褚同庆还会找找原作情节结构上的“碴”,好比看到武松为打蒋门神,陷在孟州狱中的情节时,褚同庆就会琢磨,张青不是正近在十字坡么,哪有不来探望的道理——要知道这两人可有结义之谊啊;再如史进寻师不遇,按理应该马上返回少华山的,也不知为何去了北京住了许多时;晁盖死后,棺柩一直停在忠义堂上,就没人想到要安葬他吗?凡此种种,他总是要比别人多长一个“心眼”,观察得更加细致仔细。
  虽说这些瑕疵无妨原著的博大精深,但毕竟对褚同庆这么一个“铁杆”书迷而言,那都是些不大不小的遗憾,于是他开始酝酿改写《水浒传》的宏大计划。那时,他进入了上海美专学习西方绘画,后又进入上海艺大专攻油画,而一到寒暑假,他便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了他的那个“宏大计划”中去了。


  历经坎坷 三易其稿

  1937年暑假,正当褚同庆着手改写《水浒传》之时,抗战爆发了。不久,松江沦陷,褚同庆举家仓皇逃难,住进了上海租界,他也在堂兄的建设工程事务所当了一名雇员,生活简单朴素的他一心扑在写作上,这部酝酿已久的改编之作终于落下了第一笔。当时国难当头,日寇占领了东三省,正在步步紧逼华北和内蒙,国民政府却实行“不抵抗”政策,这让褚同庆想起了北宋朝廷对辽、金入侵,一味屈辱求和,不思抵抗。历史似在重演,大好山河沦于敌手,于是他灵机一动,在书中加入了梁山泊好汉和北地广大军民抗击辽寇入侵的故事,也算借古喻今,令一部古典著作多了一份现实意义。
  几经辗转,回到松江,又寄居苏州,患上哮喘的褚同庆却依然执着案头,长夜漫漫,他甚至瞒着妻子,把改写的手稿放在枕边,不时展阅,利用失眠的时光在手稿上作出记号,反复思量如何修改。从1937年冬到1948年冬的11年动荡岁月中,褚同庆终于完成了《水浒新传》的初稿。可是他仍不满意,解放后,他先后在松江师范和松江一中执掌教鞭,这样他就有了固定的业余时间,开始了第二次大幅改写四女将会战、董平生擒一丈青、呼延灼请李飞琼上山等等情节,褚同庆的笔也运转得越发自如了。
  岂料天有不测风云,“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褚同庆也深受其害,家中被查抄,改写小说的工作被搁置了。可他咬牙坚持了下来,唯一让他心痛的,是在文革中毁失的小说的原稿。他一次次去乱书堆里翻找,却一次次沮丧地无功而返。
  难道要就此作罢吗?万万不能!他想起了清初史学家谈迁发愤重写《国榷》的故事,重新鼓起了勇气,笔尖再一次在纸上沙沙地移动了……
  经过40余年辛勤的笔耕,褚同庆补足了新传的最后部分——宋江受招安的20回篇章,以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展开了梁山义军内部受招安和反招安两派之间的斗争,全书高潮迭起,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西谚有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而在中国古典文学书迷心中,又何尝不是各怀一组水浒一百单八将群像?从“及时雨”、“智多星”再到“花和尚”、“黑旋风”,这些绰号对读者而言是如此亲切,如此耳熟能详。
  然而,凭着对名著的满腔热情,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倾注笔端,敢于把脍炙人口的原著增删修改,来一番“改头换面”的,恐怕就凤毛麟角了。而原松江一中的教师褚同庆就是其中的一个。足足四十载光阴滑指而过,他始终笔耕不辍,将自己几乎全部的心力都倾注在了皇皇巨著《水浒传》的改写上。当170万字的书稿终于得以付梓印刷之时,褚同庆不禁感叹:“人人都说我改写《水浒》很‘痴’,我说的确有点痴,但曹雪芹不也说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只求知音解味。”他改写《水浒传》的动机是什么?主要思路何在?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6-9 15:22 , Processed in 0.0654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