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天女姐姐的足迹──《冰川天女传》地理整理

梦到西洲

 

 

 

  梁羽生先生《冰川天女传》一书中对祖国西部地区壮美的自然风光进行了优美的描绘,尤其是书中提到的高原、雪山、草原、大漠,多年以来一直令我心向往之,于是特意整理出《冰川》一书人物行程的简单路线如下:
 

  【1】萨迦──【2】日喀则──【3】念青唐古拉山、天湖纳木错──【4】拉萨──【5】丹达山口──【6】拉萨──【7】塔里木盆地──【8】慕士塔格峰──【9】柴达木盆地──【10】雀儿山──【11】巴郎山──【12】峨嵋山──【13】唐古拉山山口──【14】萨迦──【15】拉萨──【16】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原文相关摘录及说明:
 

  【1】第一回:“这少年姓陈,名唤天宇,本是江南苏州人氏,只因他父亲陈定基在朝为官,上章弹劾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奸臣和珅,因而被贬西藏,做萨迦宗的宣慰使,远戍边疆,眨眼八载……”
 

  此外第二回还提到了故事开始的时间:“时序已是暮春……”
 

  【2】第三回:“黄昏时分,果然赶到了日喀则城,日喀则虽是西藏的一个名城,但边荒之地,旅人来往不多,城中只有一间像样的客店……”
 

  【3】第三回:“从日喀则出发,走了半个月,来到拉萨西北,又见一座大山,高耸云表,挡着去路,这是西藏境内高度仅次于喜马拉雅山的念青唐古拉山。”
 

  ──拉萨在日喀则的东方,而念青山脉和纳木错则在北面,他们可绕了不少路。
 

  【4】第八回:“走了三日,已到山下,陈天宇心道:‘冰川天女生死未卜,只能盼机缘凑巧,可碰着她。如今还是先到拉萨去吧。’”第九回:“这日到了拉萨,已是黄昏时分,街上行人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5】第十回:“走了七天,才进入丹达山的山区地带,龙灵矫松了口气,说道:“行过这一段山路,明日一早便可以到山口和他们会合了。”
 

  ──丹达山在西藏昌都地区的边坝县境内,是传统的藏区与康区边界,这里是天女姐姐和小唐在千军万马中浪漫相逢的地方。
 

  【6】第十二回:“三人拂晓动身,除夕之夜,赶到拉萨。”
 

  ──时间过得好快,就这样,一年过去了。
 

  【7】第十四回:“三日之后,冰川天女这一行人离开拉萨,准备穿过西藏,进入回疆……其时已是冬去春来,积雪虽尚未溶解,比严冬季节,却已容易行走得多。三人脚程又快,十余日后,已从西藏的南部进入了回疆的塔里木盆地。”
 

  ──如果按照今天219国道(新藏线)的路线来看,他们平均每天要走150-200千米,在这样高海拔艰险荒凉的地区,脚程确实很快。
 

  【8】第十四回:“冰川天女一问,始知这座山名叫慕士塔格山,这座山峰便叫做骆驼峰。”
 

  ──慕士塔格峰不属天山山脉,和天山的南高峰(托木尔峰)也不在一条路上,天女和小唐不知怎么兜到那边去了。
 

  【9】第十五回:“第二日唐经天再下驼峰,续往东行。他本来的路线是自陕入川,而今绕了一个弯,只能取道青海,经过昌都地区,进入川西了……唐经天马行快疾,第二日中午便到了哈吉尔城,哈吉尔在柴达木盆地的边缘,算得是个大城……”
 

  ──哈吉尔只能查到是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西北的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乡镇,坐落在柴达木盆地边缘,不排除是重名。
 

  【10】第十七回:“从青海越过巴颜喀拉山,便是四川西部,川西古称荒僻的‘野人’之地……这一日,踏进了川西的天险雀儿山……”
 

  ──雀儿山,又名卓拉山,意为大鸟羽翼。主峰山势挺拔,高出周围十余座雪峰之上,远望如同巨鸟翱翔云端,川藏北线从山脚下经过,这里也是小唐天女初遇小金的地方。
 

  【11】第十九回:“唐经天惆惆怅怅,越岭翻山,连行多日,进入了四川西面的巴郎山脉之中,巴郎山脉蜿蜒南走,过了雅安,便连接峨嵋山脉。”
 

  【12】第二十一回:“金光寺建在峨嵋的最高处──金顶,唐经天等人赶到之时,已经是盛会的前夕了。”
 

  【13】第二十六回:“三人即日离开了峨嵋山,取道川北,穿过大雪山、宁静山,到达前藏,准备从西藏至回疆……他们三人都是绝顶的轻功,从峨嵋山走到西藏,只不过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这一日他们走出唐古拉山山口……”
 

  ──冯琳母女和金世遗本来计划去回疆,所以经过唐古拉山口是对的。不过唐古拉山有很多山口,不知道是否是今天青藏公路上的那一个。
 

  【14】第二十六回:“萨迦是藏南的一个山城,平日寂静得有如世外桃源,这回白教法王来到,乃是旷古未有的大事……”
 

  第三十回:“这时是仲春二月的时节,西藏的春天来得迟……”
 

  ──看来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过去了。
 

  【15】第三十二回:“唐经天和冰川天女是第三次来到拉萨……”
 

  【16】第三十四回:“喜马拉雅山高入云霄,端的是一山之中,气候不齐,山顶白雪皑皑,山腰雪花纷飞,但山脚己是百花绽开,显出初春景色。山谷因有四面高山挡着寒风,地已尤其温暖,因此尼泊尔军在山谷安营扎寨。”
 

  第四十回:“众人上山下山,经过的时间不过十多天,山下的景色早已变了,这时已是暮春三月的时节……”

 

(祖武符 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