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之十年梦觉:《剑网尘丝》《幻剑灵旗》

花无语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不知道十年文革结束之时,以独进小楼成一统自诩的梁羽生是否有梦魇中醒来的感觉?也许对于在文革中惨遭荼毒的无数知识分子来说,噩梦结束的一刻,无疑充满了重获新生的喜悦。但对于梁羽生来说,也许是对世事如梦幻泡影的反思。还是如日后梁氏所言的理想主义者的三部曲那样:左倾,迷惘,反思。《剑网》从1976年的9月1日开始连载,这个偶然的时间结点权是当作梁氏反思的开始吧。

  大家印象中的梁羽生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尽管实际上,梁氏武侠也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就是在文革期间,由于政治原因梁氏创作了不少“样板戏”式的革命武侠。从1970年的《游剑江湖》开始,梁氏就一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尽管还是义军反抗官府的革命武侠框架内。但是以云紫萝、孟华、杨炎母子为主角的几部小说,以及那部颇有自伤身世之感的《广陵剑》,都表达了梁氏的迷惘与思索。而《剑网》与《幻剑》几乎在小说的各个方面都在刻意转变,甚至梁氏不惜用出格来寻找一种突破。据私家侦探考证,两书在连载时本是一部小说,后来出版时,梁氏由于其他原因的考虑,将其分割成两部作品。

  求新求变是两书的最大特点。大量诗词的点缀,考究的章回标题,小说的古典气息与拖沓平淡,都是梁氏武侠一贯的特点。而《剑》《幻》则充满了现代气息。由天山草原、官府义军等读者熟悉元素构成的梁氏江湖,被开篇一句“八方豪杰会中州”带入到门派争雄的现代江湖。尽管书中还会偶尔提起天山派,主角卫天元还有反清义士的血统,但天下第一已经替换为一个叫做齐燕然的陌生人物,书中的主要故事框架更像是江湖大侠与反派大毒枭白驼山主的正邪大战。江湖的系谱已经改变,梁氏的天山系列其实在这里已经被终结了。并且梁氏似乎在创作时还没有确定自己新的风格,以及转型到什么样的程度。

  在连载时,开篇

  “八方豪杰会中州!

  这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日子,洛阳城内,中州大侠徐中岳的门前车水马龙。

  这些英雄豪杰是来贺徐中岳的续弦之喜的。

  虽然是鸾胶再续琵琶,却胜似当年萼绿华。这场婚礼的铺张,比起他的第一次结婚,不知风光了多少!”

  大侠的续弦大礼,江湖的门派风云。连中州大侠徐中岳听起来都很有几分卧龙生的感觉。

  而连载到中间,梁羽生却如是说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惟悴。

  他是谁?

  有人说他是天下第一剑客,有人说他只配名列第三。

  但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三,只要他一出现,就能令得武林震动!

  ‘这二十年来,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胆大妄为的剑客!’这是江湖‘万事通’申公达对他的评语,这评语倒是没人怀疑的。”

  怎么看都是古龙的风格。梁氏在这部求变之作,从卧龙生跨越到古龙,步子迈得真是不小,也难怪在出版时,将小说一分为二。不过整体的小说形式上,《剑》《幻》两书都没有固定的风格,固然与梁氏以前的作品差异很大,但新的风格还没有确定下来,像是转型的半成品。

  小说的主题也已经不再是通过义军与官府来反映革命道德,而是变成卫天元的四角恋爱和齐勒铭的人生转变。爱情当然不是什么新奇的,不过卫天元的爱情还是比较另类的。而齐勒铭的人生转变,不但是两书的亮点,而且就整个梁氏后期的武侠来看,也是比较突出的。并且梁氏用心地刻画一段浪子回头的人生历程,这本身已经很不多见。我们应该记得仅仅是摆脱知识分子的革命不坚定性,铁镜心吃了多少苦头,梁公这个思想工作做的,整一个挽救失足青年。而齐家父子的亲情更显得很吸引人,值得注意的是梁氏从《游剑江湖》以后对家庭亲情侧重很多,云家母子自不多说,就是收山之作《武当一剑》中,不歧与耿玉京的养父子之情,梁氏刻画得也很用心。

  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上,梁氏也有新的变化。由于以前梁氏武侠的主题主要还是诗意与道德,梁氏并太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推理,更多的是注重爱情悲剧的刻骨铭心,魏晋风度的飘逸放达,还有革命道德的枯燥无味。梁氏后期对故事情节的推理有所侧重,比如在《游剑江湖》的杨牧诈死,《牧野流星》中丹丘生的师门悬案。《剑》《幻》中,真假剪大先生是《大唐游侠传》中皇甫嵩兄弟的翻版。但华山派掌门人天权道人暴死,一点点揭开天玑道人的真面目,这个迷局一路下来设计得还是很巧妙。只是这个很好的迷局却不影响大局,不免显得可惜。而由于似乎梁氏这次转变并没有定型,而且小说探讨的主题也很繁多,所以故事看起来倒像是世网尘丝,还是有些显得混乱。

  小说主角是卫天元,但齐勒铭与楚天舒的戏份也很重。梁氏在卫天元身上显然是为了打破以前人物道德脸谱化的弊病。尽管梁氏一直坚持“侠胜于武”,但《在金梁合论》中对比《云海》《冰河》时,称赞金世遗突出的个性,贬斥江海天个性上的乏味。道德的遵循与个性的张扬或许是一对矛盾,卫天元似乎流于片面个性的张扬,而失去了梁氏人物典雅温文或是逍遥洒脱的底蕴。在对伪君子徐中岳的鄙视固然有不拘世俗的傲气,但出场时的不可一世,劫走姜雪君时的卤莽,使得卫天元更多的狂妄自负,而缺少内在的侠气在里面。卫天元的名字和内容都很像是出自于卧龙生笔下。卫天元的爱情是小说的主要主题。卫天元的四角恋爱中,一个是单恋他的小师妹齐漱玉,一个是青梅竹马却又少小失散的情人姜雪君,第三个是拥有幻剑灵旗最后成为他妻子的上官飞凤。

  齐漱玉单恋卫天元,而卫始终对她没有真正的情感,小师妹首先出局。只是齐漱玉是卫师祖齐燕然的孙女,齐家对卫天元恩重如山,而且齐燕然早早问过卫天元对待姜齐二人的感情,包括后来齐漱玉也曾询问过,但卫天元却是模糊其辞。心存幻想的齐漱玉一直等到躺在棺裹里冒充姜雪君听卫天元真心哭诉,才真正自己多年的爱意不过是落花流水而已。这一点卫天元作得未免过了吧。最奇怪的是君凤之争。很显然,姜雪君与卫天元两人情投意合。小说开始就是,卫为了情人不另嫁他人而血溅华堂。基本上两人应该是历经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

  而奇怪之处,梁氏突然让第三者插足。直到《剑》临近结束之时方才真正出场的上官飞凤强取豪夺,笑到了最后。在这场情战中,上官飞凤依靠权势计谋,在如棋局般缜密的计划中一步一步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先是与姜雪君做下交易,上官飞凤帮助姜雪君报父母之仇,姜雪君在情场退出。并且设计使姜雪君诈死,断绝卫天元对姜的感情。接着上官趁虚而入,从京师一路相伴到扬州,上官飞凤使出浑身解数,感情物质双管齐下。卫天元这条飞天神龙落滩到上官飞凤的爱情棋局中,还浑然不觉,一个华丽180度大转身,以对上官飞凤的爱情告慰姜雪君的在天之灵。在挚爱情人尸骨未寒移情别恋,或许是卫天元为了报答上官的恩情,或许是为了维护上官的名誉。让人不知道是对他身陷迷局而感到同情,还是对他的心性凉薄感到心寒。

  而上官飞凤以背后强大的家族势力,通过不折手段地逼迫孤女姜雪君,获得自己的爱情,无论梁氏怎样借助齐勒铭之口为她开脱,她还会心灵感到深深的负罪。而卫天元与上官携手南下至保定故里,在已成为一片瓦砾故居旧处,乱石堆蟋蟀凄切,缥缈如鬼魂的姜雪君一声凄冷的“元哥”,包含了多少无处可诉的幽怨苦痛。遍观武侠经典情战,斗智斗力如赵周,以命相搏如厉谷,道法相争如师绾。爱情最终还是决定于情感的归宿,而不是权势逼迫,不折手段。上官飞凤的爱情更像现实生活中物欲横流,人心惟危的人性之恶。

  姜雪君是梁氏笔下女性的异类。梁氏武侠以盛产女侠而著称,狠如厉胜男,刚如练霓裳,飒爽如武玄霜,完美如凌云凤,庄重如吕四娘,柔情如云蕾,高贵如桂冰蛾,淡定如云紫萝……性格各异的诸多女性中,相同的是都有着执着坚强的独立人格。苦命女子也有过,梁氏也基本上都让她们找到满意的归宿。真正意义上的薄命红颜,恐怕只有姜雪君与冷冰儿。两人都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心比火热,却是出奇的命比纸薄。在《剑》《幻》两书中,姜雪君仿佛若落花随波而流,如杨花随风飘荡。她的人生也许只有童年与卫天元的青梅竹马中有过真正的快乐与真实。当父亲新死母亲奔丧,她独自成为成为新娘端坐华堂之时,婚礼的铺张奢华对于她来说只是一场虚幻,甚至当情人闯入礼堂,也让她感觉不到生命的真实,惟有彻底的孤独、极度的凄凉。人生对于她来说只有身不由己的飘荡,她丝毫不能把握住飘荡的方向。早在父母无奈要求她忘了昔日的情人,为人续弦之时,她已经明白人生飘荡的命运。即使与卫天元复合旧情,也无法改变她的飘荡。母亲的死亡加重了她宿命的凄凉孤独,使得她失去了把握命运,争取幸福的丝毫底气。于是习惯甚至欣然地成全齐漱玉,麻木甚至主动地接受上官飞凤的交易。在梁氏武侠中“让情”,但那些多是作秀,而成全别人,逆来顺受却是姜雪君薄命的毒。她无法理解她人生所遭受的苦难,如同她无法理解自己为何要注定随风而逝,也许她追求的只有落花坠如流水,杨花碾入尘土的刹那。寂寞孤独与美丽容颜相互映衬,愈加显示她摄人的魅力。世人看到的只有她冷若冰霜的绝世美丽,却无人会得冰火相交、随风而逝的薄命沉痛。一声鬼魂般凄冷的呼唤惊醒不了卫天元的迷梦。

  “姜雪君道:‘你看,这朵花在我手中还是完整的一朵花,但抛在水中呢?……’那朵花已经抛到水中,冰湖风浪虽然不大,也有微波,波浪翻卷之下,那朵花转瞬就分成一瓣瓣了。”

  当姜雪君拾起那朵落花之时,她终于把握了自己,她决定坠入水中。在其实也梁羽生自我的暗示,他曾相信若练霓赏那样可以等待到忧昙花开,也曾相信如张丹枫那样一笑解恩仇,还曾经相信像厉胜男那样让命运低头。十年梦觉,他也许希望一种安静,是姜雪君的冰湖独坐,是冷冰儿的青灯古佛。

  看这两本书,卫天元掀起江湖风雨,却总是让人觉得纷杂。惟有齐勒铭出场时,才觉得梁氏本来显得塞滞的文字一下字流畅起来。梁氏渴望在卫天元身上寻找的突破,却无心插到了齐勒铭的态度。循规蹈矩不是人的本性,张牙舞爪地扮酷也不能真正打动人,惟有岁月沧桑下真实痕迹方能震撼人。天下第一高手之子,一代武学奇才,以叛逆的姿态名动江湖。确实是梁氏笔下人物的另类,相比金世遗,他更近似于古龙的浪子。不同于古龙的是,古龙追求的是浪子飘零的混合忧郁的激情,而梁氏让人到中年的齐勒铭跨越时间的流蓦然回首。这一点颇类似于《风云第一刀》中李寻欢对往事的追忆。

  严格意义上讲,齐勒铭少年时实际上是个不良少年,即使是严父的束缚导致了他的叛逆,他的前半生也是恶行大于善行。但是当心事茫然的齐勒铭面对山中流水追忆人生时,依然带着叛逆的忧郁反思把人给打动了。或许真的如普鲁斯特认为的那样,“现在”是混乱无序,惟有时间才能发现人生,只有在追忆中才会猛然醒悟到的一种“内心省觉与灵光乍悟”。在追忆中齐勒铭发现了自己的恣意妄为,也发现自己叛逆背后的自尊,同时也让读者在追忆发现这位心灵与肉体都充满缺憾的浪子的魅力。在追忆中齐勒铭发现了穆娟娟对他的爱,发现自己对女儿的慈父之爱。天下第一高手的父亲给了他一生都无法改变的骄傲,同时也给了他成长的束缚。少年时,齐勒铭感到了只是严父严厉束缚;中年时,齐勒铭在时间之流中发现了严父之爱。

  父子间的感情是非常微妙的。儿子作为父亲生命的延续,父亲对儿子爱之深是不言而喻,但通常情况下父亲又是生命遇到的第一个暴君,父亲本身就代表塑造儿子的威严。亲情真爱与暴君压迫,构成了父子难以表明的复杂。往往是在时间的流中父子同时发现到双方亲情的真谛。作为天下第一高手的高手,痛恨着与深爱着逆子。终于在时间之流的一点,他领悟了。于是送给楚天舒的护身符,不是武功秘籍,而是一本孩子的描红。这无疑是神来之笔,一本描红承载时间,承载父子相互关爱的亲情,散发出淡淡的却是永恒的温馨。甚至齐勒铭见到描红时无比激动、彻底醒悟,都没有齐燕然拿出描红时那份悄无声息的动人。因为这份动人中包含了无尽的追忆空间,并使人在其中感动以致顿悟。寥寥一笔尽显梁氏的平淡之美。

  郭敬明的《天亮说晚安》中也有一个齐勒铭,同样的流浪叛逆。我觉得郭敬明的这个人物应该是对《剑网》与《幻剑》的借鉴吧。

 

 

精品回复
 

  天山游龙:
 

  《梁羽生的十年》与《梁羽生的十年梦觉》遥相呼应,在羽生先生的武侠创作历程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无语对此的清醒把握也是人所未能相及的。十年梦觉所呈现的 是理想破灭的反思恰好表现于这个时期的创作历程,在这个意义上,个人一向也对这两部作品也是极为看重的,只是未能如无语般清醒地把握。
 

  卫天元喜欢他的读者不多,无论感情上还是为人处事上,或许应该看成羽生先生创作历程上一个刻划得颇为失败的“主角”,楚天舒是羽生先生擅长刻划的“名仕才子”,齐勒铭是羽生先生后期成功的“叛逆浪子”,卫天元或许可以视为从楚天舒到齐勒铭过渡的形象,也可能是羽生先生后期想努力塑造但是又塑造得不那么成功的一个形 象,如《武当一剑》中的东方亮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这方面的缺陷。
 

  另:无语这篇文章对羽生先生笔下的“女侠”个性的定位也极见功力,深感叹服!
 

  好文章,当再三细品之,下次如有所得再彼此探讨!

  花无语:
 

  开始想总结一下梁公后期作品弥漫着的伤感。如果说《彗剑》《风云》等书是枯燥乏味的话,《游剑》以后的书大多是无可奈何的伤感。我记得以前看作文,作者说看完一些武侠的感觉是空虚,其中就提到《弹指惊雷》。恰好那时我刚看过《弹指》,确实是那样的感觉。
 

  姜雪君那块没有写明白,等以后到冷冰儿,好好总结一下吧。得到的灵感是,写到齐勒铭时,心里想为什么他那么打动人,仅仅是桀骜不逊吗?可是他以前的行为确实不敢令人恭维啊。想起普鲁斯特的时间的流,一下子明白了。回忆可以升华生命,齐勒铭在回忆中升华了自己,滤掉自身缺陷,凸现出个性之美。
 

  我开始以为楚天舒是个中年人,后来才知道看错了。相似的人物,我更喜欢齐世杰。默默地表达他的善良与痴心。
 

  关于《女帝》,我觉得武则天与李逸都不成功,因为我觉得梁公不适合涉足政治,书生看待事物是比较极端的,而政治太复杂了,其中往往没有黑与白。梁公主要还是善于表达一种诗意,无论是爱情,还是风流。武玄霜成功之处在于,尽管开始她是个政治人物,但作为武周王朝的护花使者,她却是逍遥于江湖之上。小说后半段武 玄霜的出彩是与政治无关的,结尾时接受李逸的嘱托,她已经近于厉胜男、练霓裳了。
 

  天山上,裴叔度失望伤心,心头冰冷,泪影模糊中,遥望武玄霜携着孩子,已去得远了,远了!
 

  梁羽生的动人从来是与政治无关,甚至于世俗的情感无关,永远只停留在远离人间烟火的诗意世界中,我想这是他区别别人的最大特点。

  天山游龙:
 

  “十年梦觉”,慨叹世事变迁,多少迷惘?而今回过头来反思,这般“反思”溶入笔下,使得《剑网》、《幻剑》在梁著武侠体系中独具一格,通过作品探求作者的“心声”,字里行间领略作者倾注于中的那份情感,无疑是作品魅力之所在。本文通过对“卫天元”、“上官飞凤”、“姜雪君”乃至“齐勒铭”之独到解读,彰显羽生先生晚期作品的“变化”,无语深深把握住羽生先生的创作心声,让人从中得到“共鸣”。
 

  “描红帖”确为神来之笔,每每读至此总有回味无穷之感而久久不能忘怀。
 

  本帖发表后,就人物形象、爱情的态度引发了很多讨论,通过对文章的讨论引发对人生、爱情方方面面的交流,好文章的意义其实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