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萍踪侠影

笙 岚

 

 

 

  看完萍踪,丹枫不负盛名,没有让我失望。那个白马书生,翩翩而来,绝尘而去,留下一地花痴他的MM……(幸好俺不算……)

  我想丹枫最突出的魅力应该还是他的诗酒风流、名士风度,这也是其他武侠作家写不出的古雅韵致。心中感慨,自然而然地用诗词歌赋牵引出来,无论婉约流转还是慷慨豪放,风流总是不变。真名士真性情,这一哭一笑之间,当真有分外感人之处,记得初入中原,身怀国仇家恨,吟咏“谁把苏杭曲子讴”时“那书生一歌既终,当真哭了起来,哭声震林,哭得树叶摇落,林鸟惊飞”当真是天地同哭,不仅感染了旁边的云蕾,读者亦为之心伤。

  另一方面,魏晋风度又与儒家以天下为己任如此完美地融合于丹枫身上,书生意气、名士风流、侠士豪情,怎生不是理想境界?匹马入中原,满怀豪情壮志、青春飞扬,抛弃个人恩怨,奔走于江南水乡与塞北冰雪之间,各方游走,扶大厦于将倾,这份智慧魄力有谁能及?只是未免太完美了,怎样麻烦的事,到他手里就成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总是这般白衣翩翩,从容不迫、奇计迭出,有时反倒觉得空了点。

  我想丹枫在女子中人气那么火爆,自然离不开作为完美情人这点。“亦狂亦侠亦温文”,这温文当然不可少,特别对女孩子。墓中三日,丹枫对云蕾细致温柔的关怀;知道彼此身世后,一切顺着云蕾,护定她,便不让她受一点委屈,那句“既然甘心憔悴,始终不悔,那又有什么可以伤心?呀,小兄弟,小兄弟,你就是再将我狠狠折磨,我也绝不会对你埋怨。”让多少人感动惆怅,到后来为情疯癫,“只为情痴只为真”自是传为佳话。有风流的资本又如此深情专一,绝世好男人呵~可惜对这些我并没太多感觉,大概因为对云蕾没感觉。倒是喜欢澹台灭明提醒他后,立刻清醒过来的张丹枫,既是以天下为己任,便要有这样的理智冷静。另外,还喜欢上官老怪后来那句“不悔情痴不悔真”。

  再细数一下我偏爱丹枫的哪些方面。喜欢他狂狷书生气,喜欢他高歌“牵动长江万古愁”的不胜悲愁与至情至性;喜欢他出场时的佯狂戏弄,却也喜欢戏弄过后与云蕾相交时的那股正经书生的认真劲,包括给云蕾讲医理时的正襟危坐、温文尔雅,哈~觉得这时的他甚是可爱(但若一直这样就不可爱了)。喜欢他下棋时“入主中原”的霸气,喜欢他高歌“人寿有几何?河清安可俟?焉得圣人出,大同传万世!哈,哈,若能酬素愿,何必为天子?”的狂态(貌似后来无疾而终了)。喜欢他豁达豪放,而这种淡泊中没有一点消极,带着很浓的温馨宁静,是以一种不疾不徐、美好惬意的眼光看待这世界的感觉。(下面详谈)

  这里要说我最喜欢的一段文字,便是从丹枫泛舟太湖到受到澹台父女款待这一段。波光粼粼,一叶孤舟,梁公用婉转清丽的文字描绘出太湖山容水色,面对如此美景,丹枫放下尘世中的纷扰,不禁逸兴遄飞,只觉宁静惬意。不禁想起苏子泛舟赤壁,同样的豁达,同样的飘逸,同样的诗兴。然后遭遇一群不讲理的农民,但绝不会感到着恼,反而忍俊不禁,虽有诡秘之感,但田间趣事却是充满诗意。到了那个精致的园林,“紫藤盘径,繁花照眼,亭榭水石,参差错落,掩映有致”,又有澹台父女的洒脱不凡,美景对可人,只觉无比心旷神怡,后来观太湖月色,波光涛影,与镜明“对歌”,更是诗兴逸飞、豪情勃发。总之,看这一段时,仿佛随着这美丽流转的文字和丹枫一起领略这山川美景,田园风情,心中一片自然宁静,只有诗人的豪情逸致,浪漫情怀充满天地间,如此古雅诗意,唯有梁公可为之。

  再说丹枫上岸时遇到两个牧牛童,这里,便是我最喜爱的细节了。【忽见那两个牧童大声争吵起来,后面的牧童说前面的牧童故意踏在泥潭里,溅污了他的衣裳,前面的又说后面的故意让牛乱踢石子,石子打着他的脑袋。张丹枫甚是好笑,正想劝架,】两个田间牧童,为小事吵架,这在现实生活中实在不是什么赏心悦目的事,可写在小说里,就觉得如此趣味盎然,生动美好。或许生在乡间的缘故,我对那些对乡人好的人都会生出亲近之感。而这里,我喜欢的是这几个字“正想劝架”,呵呵~田间儿童吵架,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一般农民看见了大概也不太会去管,何况张丹枫是行走江湖的侠者,有要事在身,我原本以为他会一笑置之,继续前行(其实很多大事他也不过一笑置之),可他竟是“正想劝架”。看到这里,我稍稍吃了一惊,继而心中感到一片特别的温暖欣喜,这个纵横天下的大英雄,王图霸业、恩怨情仇,一笑而解,却像个邻家大哥哥一样要去给两个孩子劝架,~如上文所说,他是以一种不疾不徐、美好惬意的眼光看待这世界,他是英雄,但绝不会有英雄的孤独,仿佛他眼中装下了万物的欣欣向荣,王图霸业一场空,但他的眼里永远充满生机,对任何人他都以同等的心态,有点包容的感觉,很亲和,所以又显得那么成熟(不算博爱吧),这自然是他的大胸襟。乐观豁达、随遇而安中蕴藏温馨细腻,却又与豪情壮志、霸气狂放丝毫不矛盾,当真奇了!(不知我说了这么多能不能引起共鸣,这个细节大概很多人都不会注意,甚至我自己重看时似乎也不能完全找到最初心中那片惊喜与温柔宁静,唉,有点可遇而不可求之感,大概还与我那时的心境还有我个人对乡村的关注有关,有些不知所云)

  一部小说的女主角很重要,而我又是一向很看重这点的,可惜云蕾让人失望,太普通,在男主角对比下太黯淡了。知道张丹枫是自己的仇人后,多次意图报仇,但总不忍心下杀手,只因心中已暗生情意,且内心深处不相信他是“坏人”。这一段云蕾内心矛盾痛苦、彷徨挣扎,由内而外,又生出很多微妙心理,比如那句“她喜欢张丹枫,她也恨张丹枫,可是她又不喜欢别人也恨张丹枫”,这些刻画得很好,真实细腻。如果张丹枫真的正邪难辨,而云蕾自己对他确是又爱又恨,那这事确实麻烦。但实际上没过多久云蕾就知道了张丹枫的苦心,也明白父债子还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她也想化解这仇恨,不过作为传统女子,对祖训和父兄之命看得十分重要。云蕾温和善良,但总觉得她心态过于被动了,少了勇气,我不是叫她要为爱情不顾一切,我认为她此时应该下决心和丹枫一起化解仇恨,共同承担压力,要有这个信念,而不是这般犹豫不决,把自己和爱人的命运交在父兄手里,她始终没有和丹枫站在同一战线上,而这一战线读者和她都认为是正义的,也从来没有给爱人一点安慰,丹枫背负所有的痛苦压力,一夕成疯也不奇怪。

  还有两个女子。

  澹台镜明集塞北胭脂豪爽俊朗与江南女儿文秀柔情于一身,实可配丹枫,若是放手一搏,玫瑰芙蓉岂弱于芝兰?可惜呀,见不得爱人心伤。她不是爱情无望后的默默退出,而是尽自己的力量为爱人留幸福。忍着酸苦,三言两语,道出丹枫苦心,打消云蕾疑虑,这一手当真办得漂亮,觉得旁边云蕾的疑心有些讽刺了。猜到梁公要把镜明配给云重,开始很是不满,后来一方面是对云重印象渐佳,另一方面看到云重对镜明不仅有体贴入微的真情关怀,而且很是尊重,镜明本是敢做敢为显得独立的女子,嫁给这样一个尊重他的热血硬汉,虽然委屈,还是接受了。不是云蕾,不一定非要丹枫来疼。

  脱不花。有了那个结局,没人再把她忘记。明丽少女,大胆深情,又略显骄纵。出场不多,所有的美丽,留在最后一刻绽放。若不死,那便在旁边看着爱人成为炮灰,这种事她绝不会干。当所有希望都断绝,拥有的也只有爱情的灿烂光华,用生命印证爱情,护定他,便到死也要护着他,刹那芳华,美丽为何总是这般的短暂而隽永?只记:张家哥哥,脱不花妹妹。

  说萍踪,自然还离不了历史。忠君与忠国、个人恩怨与民族大义、国家之争与百姓疾苦,这些历史大问题都在萍踪中有所体现。在这些问题中,丹枫始终是最清醒的。云靖自是让人叹息,我不喜欢他,一是他分不清忠君与忠国,二是我觉得他对君主似乎已不是一个大臣的忠诚那么简单,牧马二十年,受那么多苦难,然而只要皇帝赏赐与另眼相看,他就非常高兴了,真似有一种奴性在里面。又或者,这种热血硬汉最容易受人利用。再说张宗周,他本就是爱国男儿,从一开始便在民族与个人的矛盾之中,少年时凭着那股复仇的热情,开始了自己复仇的人生,那时,仇恨占据着心中的主要位置,然而,做一件事一旦有了动摇的念头,十有八九会放弃,且越是到关键时刻越矛盾,最终功败垂成,我觉得即使张丹枫不入中原,张宗周也会在最后一刻放弃复仇,帮助祖国。只是当真结束后,原来自己几十年都白忙活了,倾一生去做一件事,最终发现它错了,这是怎样的悲凉!生命已没什么意义,只有平静而无力的归去,最后以死化解仇恨,结束自己错误的一生。

  最后说说配角石翠凤,她对云蕾的纠缠让人印象深刻又忍俊不禁。似乎有些不好理解她的爱情:仅仅初次见面,因为对云蕾的武功容貌人品的第一印象,便这般痴情于她。其实我想如果云蕾当时不上那擂台,那过后石翠凤不见得会怎么思念她,我觉得翠凤的爱情应该是认定后再爱,比武招亲本就草率,和那三个人相比,云蕾自是很好的选择了,见她上擂台,便已认定她是自己一生的归宿,所以当真相大白时,打碎的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翠凤的一个信仰,我想假如云蕾突然发现丹枫是女的,受到的打击会大很多(汗..)

  后记:本来没有打算要为萍踪写一篇文,昨日登山,由于太阳毒辣,便在山顶呆了一个下午,恰好刚看完萍踪,也想了不少东西,闲得无事,干脆借了纸笔来写文,后来发现大多数是下山后接着写的,汗~洋洋洒洒三千多字废话,自己也觉得啰嗦了,只是既然写了,便不忍漏掉自己的那些感触。

 

 

精品回复
 

  华清颦:
 

  笙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不缺乏将这样的见解呈现在纸上打动人心的文采。我笔写我心,是一种快乐。《萍踪》是好故事,笙岚评的也全,人物,细节,私情,大节,忠贞……尤其是张丹枫此人,从各个角度分析咏叹,让我这个丹枫迷非常满意。但正是因为太全,难免给人一种杂的感觉,感觉全文基调不统一。看文章后记,此文当数随笔性质,与我平时相仿,兴之所至,下笔天南海北,但这些并不妨碍这篇文章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