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萍踪张云之婚恋

 

 

 

  劫后剩余生 女儿泪洒 门前伤永别 公子情伤

  这一幕彻底将张云恋的悲剧性推向高潮,面对死里逃生,满身伤残的父亲,云蕾最终在爱情与家人之间选择了家人,以撕裂紫罗衣,闭上柴门的方式彻底地宣告了两人之间的不可能,此举也使得张丹枫为之陷入癫狂。
 

  读者或评论者对此或同情张丹枫,或责怪云家尤其是云澄的不近人情,尤其是之前张丹枫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已然赢得了云蕾的爱情,以及云重的初步谅解,可称得上局势一片明朗,然而云澄的出现使得局势急转而下,之前的努力顿时化为乌有,云澄在这时的出现拆散这段将成姻缘就显得真不合时宜。

  然而话说回来,即算云澄在这个时候不出现,张云之间的姻缘果真一片阳光了吗?

  在爱情方面,张丹枫、云蕾彼此深爱对方,又历经多次同甘苦、共患难,加之有着“双剑合璧”这一重要媒介,双方称得上“情比金坚”。但是成就婚姻并不是单凭一句“我爱你”就能冲破一切。

  云蕾嫁给张丹枫,意味着云蕾不仅成为张丹枫的妻子,而且成为张家的媳妇,张宗周未来的身份是云蕾的公公,从此云蕾要以一个儿媳的身份侍奉着张宗周,这个家族最大的仇人,而张宗周和云家从此成了姻亲关系,云蕾的母亲、云重碰上了要叫一声“亲家公”,不过份地说,这让云蕾乃至云家上下情何以堪。

  在回家之前,云蕾的瓦剌京城的态度是坚拒随同张丹枫回家,张丹枫的反应是心知云蕾心中尚有芥蒂,其实何止是尚有芥蒂,这对于云家而言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就云蕾而言,随同张丹枫回家尚且不愿,更何况是嫁入张家。

  不妨再回过头来看看云蕾、张丹枫面对这段爱情以及婚嫁彼此间的态度。

  就云蕾而言,我爱你,但你是我家的仇人之子,同时却又是拯救民族苍生的英雄,因此我不会找你报仇,甚至也不会找你家人再报这段家仇,但你父亲始终是我家最大的仇人,因此我不可能嫁到你家。而因为我爱你,我愿意为你终生不嫁。

  就张丹枫而言,我爱你,虽然我们两家曾经有过仇怨,也确实是我家对不住你家,我愿意为化解这段仇怨尽一切努力,最终的结果是我要娶你。但是你的仇人毕竟是我的父亲,作为他的儿子,我不会让父亲受到一点伤害,我要保护他,不让任何人伤害他,最终的结果是我要娶你,我也要我的父亲,你们都是我最心爱的人。

  两者比较,谁的要求更高一些,谁的想法更为过份一些,又是谁的做法更为“近人情”一些?

  当然作为人子,张丹枫的想法是人之常情,任何人都不可能让亲人受到伤害,当亲人受到外来侵害的时候,竭尽全力加以保护是自然而然的。而对于云家,张丹枫也尽了他所能尽的努力,付出了他所能付出的全部,但仅靠这些要想变冤家为亲家是远远不靠的。

  作为个人,张丹枫是优秀的,但是被这段仇怨所牵扯的当事人中,他是牵涉最少的,他身上没有承受过这段仇怨所带来切肤之痛,他无法真正体味“二十年牧马”给予云家所带来的那种不可磨灭的伤害。在他内心中,他会承认当年父亲让云靖牧马二十年是做了一件错事,但也仅限于“确实是太过了”而已,而并不是一件不可饶恕的罪行;他会同情云家的遭遇,但也仅限于同情而已,同一般人同情某灾区灾民的心态大概也差不了多少;他会理解云家上下的怨恨报复心理,但不会真正理解这股复仇的心理为何如此强烈,甚至会觉得这样“太过份”了一些;他愿意为化解这段仇怨为云家做些什么,但是真正要自己付出太大的代价也是不愿的,在爱上云蕾之后,他是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但也仅限于自己。于是在这种心态支配之下,他会问一句:“小兄弟,咱们两家的冤仇真是无法可解吗?”面对这句话,不禁要反问一下:“那你倒说说,要怎么才能够解,又凭什么可解呢?”当然张丹枫也多次挺身受死,愿死在云蕾剑下,了结这段仇怨,。不过据我所看,这一方面是出于对云蕾的爱怜,另一方面多少也算准云蕾不会真的动手,所以此举真正赎罪之心,占不了几分,同样面对同是云家子孙云重的复仇之刀,他才不会挺身受死,在这一基础上,张丹枫为化解两家仇怨做了哪些事?

  首先,前人恩怨不应该牵涉到后一代,以前我们张家(主要是我父亲)确实有对不起你家之处,但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作为下一代人,不应该太过执着于以前的恩怨,眼光应该放长远些,大家都是师兄弟,本应该相亲相爱,于是我们应该化敌为友,携手走向未来,更建美好和谐的明天。诸如这样的理论张丹枫会抓住一切机会有意无意地向云蕾灌输。同时利用云蕾的善良、同情心,再添加一些张家数代人也很不幸,既然大家都是受害者,就没有必要再报复了,携起手来不是更好吗?如果有机会同云重面对面,张丹枫估计也会将这套理论以不同的方法方式灌输出去。

  其次是抓住一切可以帮助云蕾、云重的机会,帮助他们的同时还要令得他们无法拒绝,如帮助云重夺得武状元即为其中典型的例子,再后来就是教云重帮助云澄医好残废的疾病。时间一长,云家欠张丹枫的人情越多,仇恨多少会慢慢的淡化一些,毕竟云家也非不通情理之人。

  再次就是通过自己万里奔波,为国为民,无私地奉献感动云家人,当然在张丹枫放弃争夺江山之后,即便没有云家的人,他也会作此选择,但是此举无疑也是最能感动云家人,化解仇怨,一方面云家上下都怀着忠君爱国之心,那么目睹张丹枫此一壮举不会不为之动容;另一方面也是树立一个示范作用,我自己这样大的国恨家仇都能放弃,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好好说?

  在化解张云二家恩怨方面,张丹枫差不多也就是做了这些,这样做够不够?非常够!估计也没有谁能做得更多。做得好不好?非常好,估计也没有谁做得比他好。有效果吗?效果很好,最大程度化解了两家的仇怨。当然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不光是张丹枫的努力,和云家自身也分不开,再看看云家的回应。

  对云蕾,张丹枫的理论灌输基本打消了云蕾的复仇之心,剩下的只是可惜我爷爷早死,想要劝解也是不可能的。但这样的理论也就是对云蕾说说,对于云重是没有作用的,说到底,这样的理论由受害者和第三人来说是比较合适的,由加害者说多少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不过张丹枫毕竟没有掺和当年的事,所以由他来说也还勉强过得去,但效果不会太好。只不过碰上已经爱上他的云蕾,所以效果还是明显的。

  再看看对云家的帮助吧,一是同云蕾的“双剑合璧”打败了不少强敌,不过这对于双方来说是互利的,说不上谁欠谁。二是参与营救周山民的行动,云周两家的世代渊源,在此过程中云蕾、云重都参与营救未果,此举确实是间接帮助了云家,而且不由得云家上下不受,并且改变了周山民对他的观感。三是擂台上暗助云重夺得武状元,不过此举的效果不会太好,于云重而言,接受仇家的馈赠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羞辱,所以云重不会有多少感激之心,而是在事后坦然在皇帝面前说出真相。

  真正起到关键的作用还是通过自身为国为民之举感动云家,云家上下都怀着为国为民,抵抗外敌之心,这是他们一条不可逾越的基本原则,他们不会因为张丹枫为他们做了什么而背弃这一原则,但也会因张丹枫为国为民之举而被感动。自此之后,不仅云蕾,连云重也改变了对他的观感,先是同意云蕾同他护送地图进京,到最后不仅没有找张家复仇,反而不惜抗命,舍身营救张家,两人事实是已成了肝胆相照的好友。

  由于张丹枫的努力,所得到的云家回报是什么?云重、云蕾身上都是怀着血书,矢志向张家复仇,不分男女老妇,一概杀之,但是不巧张家出了个后人张丹枫,此人不仅没有助瓦剌入侵中国,而且还在国难面前捐出财富,同国人一道抗击敌人,面对这样的人,怎好向他复仇。于是家仇只好不报了,既下不了手,同时也会间接帮助真正的敌人也先。云家兄妹自此没有再提过报仇之事,不仅是向张丹枫,就连始作俑者的张宗周,云家兄妹都没有再提报仇之事,这一点在云蕾、云重先后到瓦剌京城的行程安排、举动都可以为证。甚至就连云澄最后赶到张家,也不是为了报仇,其原因就是云澄知道儿子出使瓦剌,想来一会儿子,结果一听儿子居然去拜访大仇人张宗周,这才携同女儿赶往张家,这很难说不是云澄在云蕾的劝说之下慢慢软化复仇之心。云家放弃向张家乃至张宗周复仇之心不是因为云家得了张家什么大的好处,也不是已经报复了张家什么,只不过是张家出了个为国为民的儿子,算了,家仇不报了,血书的遗命也不得不违背了,这需不需要勇气?充这一点上,云家的人近不近情理,通不通人情?

  另外,由于张丹枫多次救助云重、云蕾兄妹,云家兄妹也是铭感于心,因此在张丹枫乃至张家遭遇危险时,云重、云蕾也愿意舍弃一切,拼死相帮。

  至此两家的冤仇解开了吗?可以说化解得差不多了,至少保证了两个家族当时直至之后不再互相仇杀,能够做到这样对双方而言都不容易了。但是真正化解了吗?似乎还差得远。“二十年牧马”之仇有个说法吗?张家为之付出了什么吗?细想之,这两个核心问题似乎一个都没有解决?

  当然有人会说,看人家张丹枫的思想境界是如此之高,国恨家仇都可以不报,宝藏地图说捐就捐,人家图的是什么?对比之下,你云家执着于自家小小仇恨这一点鸡虫之争,惭不惭愧。

  既然这样,那就比一比境界觉悟吧。你张丹枫放弃了仇恨,云家上下难道没有放弃仇恨,云蕾就不说了,云重在太湖之后也明确表示,就连云澄也没有过激的表现。你张家有祖先遗命,云家也有血书。张家的仇恨是百余年前,云家可是十余年前,血淋淋在目,既然彼此都是在国难面前放弃了家仇,凭什么你的境界就高出这么多?当然你张丹枫的贡献大一些,但这主要是能力的高低,而不代表境界的高下。

  同样,你张丹枫在云家有难的时候多次相助,云家兄妹也绝对不会含糊,必要时该出手就出手,该舍命也会舍命,这一点谁都不用怀疑。所以你张丹枫能做的,云家也基本能做到的,但同理,并不是你张丹枫想要的,云家都有必要无条件地满足。

  况且话说回来了,这一切都是冲着张丹枫的,你父亲张宗周在这一过程中又做过什么?不错,在云靖一家逃离瓦剌的时候,张宗周倒是暗中帮助过,不过你倒是自己说,就凭这个能不能化解这段仇怨?至于后来有暗中相助大明之举,但是不要忘记,这么多年来你为瓦剌出过多少力?而且不好意思,这和这段仇怨似乎也扯不上多大干系。

  话说到这份上,我们就理顺一下关系,云家兄妹同张丹枫共同患难,更感动于张丹枫的伟大高贵人格,因此我们彼此之间可以是肝胆相照的生死之交,但是对于云家来说,张宗周永远是家族最大的仇人,这段仇怨从来就没有解开过。面对张丹枫,云家兄妹愿意同生死,共患难,但是面对张宗周,不好意思,该干吗还干吗?但是张宗周毕竟还是张丹枫的父亲,再打打杀杀也不合适,还伤了下一代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感情,那么好了,大家彼此之间还是避免见面,做到“眼不见心不烦”,这不瓦剌张相府处,云重、云蕾兄妹拼命拉着父亲离开张府,张丹枫也是拼着命让父亲回房“歇一歇”,这样也免得为难。再如云重舍命到张府营救张丹枫,最后的场景是两人紧紧抱在一起,让人感动。但是当云重看到张宗周时,马上说了一句,:“事情已了,咱们走吧。”而且平素只要澹台镜明说话,云重无有不依,但此际却如失魂落魄,听而不闻,仍然是朝着大门直走。不为什么,双方一见面坐下,当年的事提不提?怎么了结?既然见都不愿见,那么两家结亲之事又从何谈起?

  平心而论,云家的人如此处事,近不近情理?

  前面说过,张丹枫身上缺乏的是承受这段仇怨带来的切肤之痛,在他内心深处,事实上缺乏真正的感受,因此当云重允许云蕾和他同行时,他就感到前景一片光明,高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是且别高兴得太早,距离真正的目的还差个十万八千里,这不云蕾比他清醒得多了,马上回了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说实在,你实在是高兴得太早了。而且他父亲张宗周的认识其实也深得多,张宗周曾经说了一句:“你是我所宝贝的儿子,若然要为了他们,舍弃了你,我也情愿。”老张心中明白,不如此,两家的仇怨无法真正化解,反而张丹枫心中还懵懵然,存在自以为是的心理,以为前途一片光明,殊不知到此两人乃至两家的关系基本也就这个样了,你张丹枫想要再图什么,就目前这个条件而言,可能性基本不大,再图下去,什么可能都有可能出现。不幸的是,聪明绝顶的张丹枫看不透这一点,因此当“柴门事件”出现时,牵涉到的各方当事人中,承受能力最差的就是之前“无所不能”的张丹枫,这个落差太大了。但是回过头来,即使云澄不出现,有朝一日,论及张云的婚姻问题时,云重同样会迫使云蕾作出这一抉择,而云蕾选择家人的可能性依然会大于选择张家,因为在云重和张丹枫之间的比较上,云蕾的选择会是五十对五十,但是在云家和张家的比较上,云蕾毫无疑问会选择云家,这两者混不上一谈,再假设,连云重都没有出现,云蕾能够心安理得地嫁入张家,恐怕不会那么轻松吧?

  同样张云的一众亲友、同门中,劝解两家化解仇怨的大有人在,可有人敢于为他们做媒?谢天华敢不?董岳敢不?云蕾的准嫂子澹台镜明敢不?周山民一句:“真是的,你与张丹枫结下宿世之仇,岂不正是命运的摆布?”这句话其实很有代表性,两家结亲可能性基本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许多人都在批评当事人云蕾不够“敢爱敢恨”,在这个问题上云蕾的态度是明确的,此生无法嫁给张丹枫,但愿意为了张丹枫而终生不嫁,云蕾真的不够“敢爱敢恨”吗?未必!云蕾在爱张丹枫这一点上从未含糊过,愿意用自己的一生(注:此时的她不过十多岁),守着这份爱情曾经带来的欢乐与痛苦,云蕾不敢爱吗?云蕾不因为自己爱上张丹枫,就放弃了家族的仇恨,从这个意义上说,云蕾不够敢恨吗?说云蕾不能做到“敢爱敢恨”,不妨试问一下,云蕾要怎样做才称得上“敢爱敢恨”,至于说云蕾自第几回开始就再没有长大过,不妨先问一下自己的心智究竟成熟了没有?

  反而张丹枫在这个问题上不够清醒,在他脑海中,多少还存留着将父亲接回苏州的“快活林”中,侍奉父亲养老,那么“快活林”中有没有云蕾,恐怕多少还想着应该有吧?最理想不过的是云重、镜明住在太湖山庄中,两家有来有往,那就再好不过了。但不好意思,这个想法很不现实,真的不现实。由于张丹枫之前幻想得太过美好,太过不切实际,所以在云澄面前才会如此手足无措,心智迷失,之后经历过“柴门事件”及上官天野处的匆匆一会,张丹枫基本是绝望了,但是此时多少又显得太过无为,比起之前的煞费心力差别明显,当然也可以这样解释,那个时间太忙了,忙完了这一段,张丹枫或许会再想什么办法,但这不得而知。

  可以说,在没有历经一场大的震荡的基础上,张丹枫和云蕾的婚姻绝不能成就。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可能,譬如由张丹枫说动皇帝或于谦出面保媒,说明张丹枫功在社稷,为天下苍生故,云家应该作出牺牲,开开心心变冤家为亲家;譬如张丹枫、云蕾干脆来个远离尘世,寻一名山大川,结庐练剑,渡过一生。但前者可能性不大,即使云家屈从压力应承,双方也不会有真正幸福;后者无论是张丹枫还是云蕾都是做不出来,所以最终结局只有在张宗周自杀身亡之后,才化解了这一矛盾。但是如果是云家的人杀死张宗周,那么张丹枫同样不可能不心怀芥蒂,这段婚姻成就的可能性也不大。好在最终张宗周之死同云家也扯不上什么关系,书中明文“原来张宗周早已萌死志,见了云重之后,就偷偷吞下了早已准备、随身携带的毒药,这毒药含有“鹤顶红”所炼的粉未,恰恰就是云靖当年被王振毒死的那种毒药,纵有金丹妙药,亦难相救。”至于张宗周自杀的原因,分析起来篇幅很大,但是同云家上下确实没有太多责任的,所以张丹枫也就没有再纠结这件事,这样方成就了最终的喜剧结局。当然最终的允婚对于云家上下而言尤其是云澄来说也真是很难的,因为这样做事实上也是推翻了“血书”的遗命,于云蕾、云重而言,心理压力不会很大,只要家长同意了,什么都好,但于云澄而言,作出这个决定意味着自己亲手推翻亡父的遗命,就其时而言,他心中所承受的压力不会太轻松,否则张丹枫、云蕾两人郁郁终生的可能性会更大,羽生先生毕竟还是喜欢张丹枫,给了一个“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