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27|回复: 6

[江湖] 历史活动分帖7 从二泉映月到 曲洋 刘正风 莫大和陈劫遗     村夜亦如  纳兰容若

[复制链接]

26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1770
声望
19184 声
银两
38625 两
回帖
11366
精华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7-1-31
最后登录
2024-4-11
QQ
发表于 2009-1-2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村夜亦如:
              我对历史的功过就不谈了,中华璀璨文化源远流长,我向说的一下我自小喜欢听我爷爷拉的二胡曲调吧。那是曾经震惊世界的瞎子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目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关于此曲的定名,因为时隔久远,并没有个确切的说法,这里摘录两篇文章:
祝世匡:乐曲《二泉映月》定名经过  
杨国兰:关于录《二泉映月》的回忆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纳兰容若: 
        说起阿柄的二泉映月,我脑中变浮动几个人物形象,首先浮现的是《笑傲江湖》里衡山派的潇湘夜雨莫大先生,莫大先生也是善于二胡,一曲《潇湘夜雨》悲咽凄凉,催人泪下。江湖上的人都知道他与其师弟刘正风不和,却不知其实只是音乐上的见识不同。
      刘正风道:“我师哥行为古怪,教人好生难料。我和他不睦,决不是为了甚么贫富之见,只是说甚么也性子不投。”曲洋摇了摇头,说道:“他剑法如此之精。但所奏胡琴一味凄苦,引人下泪,未免太也俗气,脱不了市井的味儿。”刘正风道:“是啊,师哥奏琴往而不复,曲调又是尽量往哀伤的路上走。好诗好词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好曲子何尝不是如此?我一听到他的胡琴,就想避而远之。”
        刘正风曲洋的笑傲江湖曲,静时如诗如画,动时则是极尽繁复变幻,令人血脉贲张,最后琴音却是转入悲凉!萧声却是温雅婉转,似是低声安慰,中正平和,竟显风范!可是却也未免失之于实,少了人间的音调,莫大是“衣衫褴褛、形状猥琐”行走于市井,奏乐也于市井,而曲刘二位却是高洁清傲之人,凡夫俗子自是无缘得听一曲,便是曲谱也弄得烦琐异常,非造诣高深者连弹奏都不可能!刘正风曲洋是高人隐士、阳春白雪,莫大却是市井奇侠,下里巴人。刘正风曲洋是高雅音乐,是帕瓦罗蒂,代表的是音乐境界,莫大先生是通俗音乐,是超级女声,是普通人没事都可以哼哼几句,几个好友去K房大声发泄。
     脑海中的另一人物便是《广陵剑》中的陈劫遗号琴翁,其一出场便用陆游的一首沁园春表明其身世和心志,其后与陈石星寥寥数语更是尽显意趣。
     老翁说道:“将来再说吧。”忽地叹了口气,说道:“广陵散其实还是让它失传的好。”那少年道:“为什么?”老翁没有回答孙儿这个问题,却接着说道:“一般的读书人只道广陵散定当凄凉无比,其实并不完全如此。有高山才显出平地,有欢乐才衬出哀伤,嵇康受刑之时,他思念的是好友,想起昔日的欢乐,才有‘广陵散如今绝矣!’的悲叹。是以琴曲的前半后半大不相同。”

          后来文中交代陈琴翁因得罪奸臣王振,失去了子媳,隐姓埋名同孙儿相依为命。陈与曲刘之同者,为其也是傲骨之人,而不同的是陈又是和蔼热心侠义之士,这有与莫大先生有相似之处。而陈与莫大不同之处却又在于:莫大虽是冷脸热心之人可是他虽不屑向权势屈服,却也不愿公然为敌;可以在黑夜荒郊杀死费彬,却没能在大庭广众中助刘正风抗暴;他要证实令狐冲的品行,便在暗中窥探,既知他无辜,却没有公开为他辩白一词!也许莫大和他的音乐一样悲伤,他认为一己之力,无力回天,于是明哲保身,宁愿趁敌人不备时狠攻一记,在他人不见时扶携受害者一把。与陈琴翁虽无武艺,却可舍生取义又自不同。
         若说笑傲描写的是那十年的浩劫的话,刘曲者是因政见不同而惨遭迫害如刘少奇者,莫大则是保全自身,相机救人如周恩来者(不同的是周恩来总理在文革中面对严峻的形势,苦撑危局,力挽狂澜,竭尽全力维系党和.,各项工作的运转,并且保全了党内一大群老同志。与莫的闪索鬼祟也是有区别的)而陈琴翁则是如马寅初这样“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爆的响当当的一枚铜豌豆”!是敢于”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敢言“;是“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止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的猛士!悲哉壮哉!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107

主题

2969

回帖

2万

积分

VIP名士

积分
21583
声望
19494 声
银两
268312 两
回帖
2969
精华
24
阅读权限
180
注册时间
2007-5-29
最后登录
2024-6-2

侠士

发表于 2009-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历史活动分帖7 从二泉映月到 曲洋 刘正风 莫大和陈劫遗   村夜亦如 纳兰容若

这些。。。是什么时候弄的,这么多,茫然中,飘过~~~

师父总算开始出大手笔了 [s: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662

回帖

909

积分

闯荡江湖

积分
909
声望
202 声
银两
3220 两
回帖
662
精华
0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1970-1-1
最后登录
2020-3-31
发表于 2009-1-3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历史活动分帖7 从二泉映月到 曲洋 刘正风 莫大和陈劫遗   村夜亦如 纳兰容若

貌似是师父把以前的那个历史活动贴拆成N多贴了 [s:11]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1770
声望
19184 声
银两
38625 两
回帖
11366
精华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7-1-31
最后登录
2024-4-1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历史活动分帖7 从二泉映月到 曲洋 刘正风 莫大和陈劫遗   村夜亦如 纳兰容若

恩恩,只有一帖不好分别讨论啊~拆开来好好玩玩~~哈哈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01

回帖

1559

积分

声名鹊起

积分
1559
声望
1054 声
银两
3184 两
回帖
501
精华
0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08-11-6
最后登录
2010-10-4
发表于 2009-1-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历史活动分帖7 从二泉映月到 曲洋 刘正风 莫大和陈劫遗   村夜亦如 纳兰容若

二泉映月是很久前听的了,那时候小,没太多映像,倒是广陵散里的陈琴翁,让我映像比较深刻~~~可惜啊~~~广陵散绝,祖孙两人都是死于非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梁学精英

积分
21770
声望
19184 声
银两
38625 两
回帖
11366
精华
0
阅读权限
50
注册时间
2007-1-31
最后登录
2024-4-1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历史活动分帖7 从二泉映月到 曲洋 刘正风 莫大和陈劫遗   村夜亦如 纳兰容若

呵呵,百度一下,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2)。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二泉映月(The Moon Reflected In Er-qua)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 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 ”),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梁羽生家园,梁迷网络的家http://www.yushengbbs.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624

回帖

2462

积分

亦狂亦侠

积分
2462
声望
1663 声
银两
3635 两
回帖
624
精华
2
阅读权限
45
注册时间
2008-1-5
最后登录
2023-12-19
QQ
发表于 2009-2-12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历史活动分帖7 从二泉映月到 曲洋 刘正风 莫大和陈劫遗   村夜亦如 纳兰容若

《二泉映月》是一曲不世之作,心烦浮躁的时候不妨听听那旋律
而《广陵散》或《笑傲江湖曲》被梁羽生和金庸美化的貌似不是人间之物了
电视具上的背景音乐难以描绘十一
倒是黄沾的谱写的电影版《笑傲江湖》中的《沧海一声笑》颇有辽阔沧桑感
男人趁着年轻,要吃最辣的菜、喝醉烈的酒、坐最快的车、看最美的姑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园基金|梁羽生家园 ( 鄂ICP备16023429号-1 )

GMT+8, 2024-6-9 00:26 , Processed in 0.0585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