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春 发表于 2019-5-7 16:11

真实的五台山

      真实的五台山

      梁老的《七剑下天山》以及施耐庵的《水浒传》描写五台山不仅太简略,甚至就完全写错了。说明他们二位年代虽不同但影响力巨大的作家根本就没有来过五台山没有到过台怀镇。我是繁峙人,五台山里的东台望海峰的东面北面属繁峙,西面南面属五台县,北台叶斗峰的东、北、西三面属繁峙,只有南面属五台县,中台翠岩峰的北、西、南三面属繁峙,东面属五台县,西台挂月峰完全座落在繁峙县。只有台怀镇及南台锦绣峰在五台县。可以说多半个五台山就在繁峙境内,我们又多次到台怀及各个台顶转悠,固五台山有什么名寺庙,有那些好景点,非常清楚。比起梁施二位大作家凭意想写的五台山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水浒传》中施耐庵是这样写的:“山上(五台山)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猛听得山下叮叮当当的响声,顺风吹上山来”,“一步步走下山来,出得那‘五台福地’的牌楼看时,原来却是一个市井,约有五七百户人家”。
       梁老《七剑下天山》是“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其上的清凉寺,据说是东汉时所建,千余年来香火不衰。”,“碰上清凉寺文殊菩萨的开光大典,”,“山上的五个大铜塔,每层都嵌满佛灯”,“不久就到了山上。只见寺前大队旗兵分列左左,寺前两三丈方圆久地,却是空荡荡的”。
      二位的描写首先就犯了一个以为五台山的寺庙就在山上,至于那个台顶,他们不知道,什么寺庙不知道。就信口而编了。施公只知道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就信口编了个文殊院在山上。梁老比施公略强点知道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就编了个清凉寺,也以为在山上。他们二人都以为五台山上只有一座寺庙,而且是大寺庙。施公是“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梁老是“其上的清凉寺,千余年来香火不衰。自清朝康熙皇帝登位以后,几次上五台山礼佛,重修古刹,再建金身,更把五台山的灵鹫峰下,变成了佛教最大的丛林”。其实他们二人是大错特错了。
         五台山寺庙光台怀镇内就有四十多个,各个台顶所属的寺庙更是众多,非三言两句能说清的,这里只说说二公意思是说台怀,但实际上笔下错了的台怀镇中的几个大寺院和进出台山中心的道路。
       繁峙县砂河镇是进出五台山的北大门。京原公路京原铁路以及新通车的灵河高速都在砂河镇设有车站。就叫“五台山”站。砂河向正北有应县木塔,大同云岗石窟;东北是红色旅游点平型关及北岳桓山悬空寺;西北是代县古城雁门关。南面伯强村有毛主席路居纪念馆。走北路进台怀必须走砂河镇,向南过了鸿门岩就看见五台山的标志巍巍大白塔,再就往下走进入四周大山包围的台怀镇。

      台怀镇里的大寺院分青黄两类。青庙就是和尚庙,以显通寺为长;黄庙就是喇嘛庙,以菩萨顶居首,而菩萨顶就在灵鹫峰上。绝不是梁老那样是事而非的灵鹫峰。
      五台山的显通寺与洛阳的白马寺都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开山祖。据《清凉山志》等多种古籍记载,都是东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而派人到西域拜佛巧遇天竺高僧,用白马驮经来中原,建白马寺与显通寺。
      台内大寺院除了黄庙之冠的菩萨顶,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所在的塔院寺外,还有花开见佛的罗睺寺,香火最旺的万佛阁,拜一寺等于小朝台的黛螺顶等几十处寺院。以施、梁二公之见等于五台山只有一处寺院,所以他们都写错了。虽然二公把五台山写错了,但不会影响他们作品的伟大。我也不会像靠金庸吃饭的那些评论家把金庸吹的没一点毛病。即使把二公起于眼前我也敢对他们说把五台山写错了。
      
      

yonglin 发表于 2019-5-8 08:04

现在香火最旺的是五爷庙吧.

齐大春 发表于 2019-5-8 08:38

万佛阁就是五爷庙,在台杯的中心。庙虽小,但游人香客每天是其他寺院的几倍几十倍。

缪短风 发表于 2019-5-8 19:52

宋代的、明代的、清代的和现代的五台山,是否建筑相同?这是问题所在,建议从古籍记载中考证为妙。

飛影紅巾 发表于 2019-5-9 09:13

你们都去过呀 正好今年明年做个线路 要开始去旅游了说不定哪天我也去一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实的五台山